韩光智
人人只道是寻常,比如节气和节日。
在我看来,节气是步伐,是中国人跟着太阳走出的步伐;而节日是坎,是中国人跟着月亮要跨越的横栏。
跟着太阳走,中国人得二十四节气。中国人在大地上,太阳在哪里?在黄道上。太阳转一圈,中国人把一年365天平均起来。这叫平气法。太阳转一圈,中国人把黄道一圈360°平均起来,这叫定气法。自1645年清《时宪历》颁布实施到现在,我们一直采用的是定气法。比如说,春分,太阳到达黄经0°;冬至,太阳到达黄经270°。不管是定气法还是平气法,我们讲的是一个平均,只不过,定气法平均的是黄经度数,而平气法平均的是一年的天数。顺着平均,我们得来了24节气,打个比方,24节气就是太阳的24个落脚点,中国人跟着太阳走,中国人的光阴,从立春到大寒。
中国人讲阴阳,“极”而言之,得太阳和太阴,太阳就是太阳,太阴就是月亮。月亮从我们看不见到圆满,再往前,缺之又缺,又见不着了,便是一个月的光阴。为什么把节日说成是我们中国人要跨越的坎呢?且以传统的七大节日为例来说明吧。
七大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七道难过的关口。
先说春节,一年中的第一个月,月初,见不着月亮,时间开始了,这就是一年之始。这开始有何“妖怪”?民俗上讲的是年兽出现。年兽有何厉害之处?外形像一条野狗也像一只雄狮,这时节,闯入村落,它可是要吃人的!它怕什么?怕红怕火以及怕听巨响。于是,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点起灯火,这样一来,热闹了。热闹起来便慢慢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仍在盼望过的春节了。
元宵节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里有什么坎?要追溯,我判断,乃女性视角,与情哥哥约或与帅哥遇。其难解之处在于,用现代话语来说便是又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由此,我们在如下诗句便知端的。比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与此相应,民间还有“走百病”之俗:走,能消百病,不过是借口,真实的目的就是创造偶遇。后来,第一个月圆之夜有了“三元”之说。上元为元宵节,中元七月十五为鬼节,下元十月十五祭祀水官大帝以消灾解厄。
延伸开来,五月五是端阳,未见月亮,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纷纷登场。七夕呢?想和爱人见一面,一年就一回探亲假,还只有一个晚上!清明呢?春光正好。见春光如此美好,突然想起死去的亲人已不得见如此春景,悲从中来!弘一法师说的是,悲欣交集。中秋呢?月好圆好大,可是亲人不在身边。苏东坡见不着弟弟,说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说的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九月九是重阳,如何呢?一句解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你老了”的音乐起,百善孝为先,敬老在重阳。
总之,传统节日,单就时间而言,皆由月亮设定。奇妙在于,皆是难字当头;奇妙更在于,我们中国人总有招。一言以蔽之,闹它!扪心自问,乃乐观使然!这便是我们中国人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从民间层面来看,中国人喜欢热闹,亦在于此。中国智慧的高妙在于,把这样的日子过得闹腾,闹来闹去,生生不息;把这样的日子,变成了特别的日子,便成了良辰佳节。换言之,我们中国人总有能力总有智慧把困难化解,把困境变成欢乐场。
日月交替,日月为明。节气是我们跟着太阳走,节日是我们沐浴月亮的辉光,是我们在艰难困苦中活出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