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炜
从网上获悉,截至2024年,全市已有252家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国庆期间,我慕名前往住处附近新上榜两家中的一处“××驿站”参观游览。事先,我做了点功课。地图App显示该景点位于“××路与××路交叉路口南60米”。然而到了那边,因为没有门牌号,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久,请教了路边的环卫工人,甚至向巡逻的特警求助,仍然找不到。还好,后经一家单位的门卫指点,总算找到,但进不去。原来“铁将军把门”,法定假日关门大吉。兴冲冲而来,失落归去。
“家门口的好去处”是惠民举措,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然而,因不少是新辟的缘故,虽近在咫尺,却尚“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此,有关部门的宣导工作应及时跟进。除了须将“家门口的好去处”的“好”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周详,还应当把服务落到实处:所在的具体方位、交通线路以及开放时间等一一广而告之;进一步完善马路门牌的编号,并在景点附近设立醒目的引导指示牌,以便让市民一目了然,免走冤枉路,免“吃闭门羹”。
盼便民利民的好事切实地做好做到位,盼更多人能更多享受到“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