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玮鑫
近期打开各类音乐软件和社交平台,一首叫《APT.》的歌曲频频进入视线,用几个音乐博主的话来说,“这首‘神曲’的热门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甚至连创作者之一的韩团成员朴彩英,都直言“没想到”。成功的歌曲必有过人之处,听起来“循环洗脑”的旋律背后,折射的是当今流行音乐的同质化,以及“走心”对歌曲创作的重要性。
“当年是神仙打架,如今是平淡无奇”,某个知名的视频网站上,经常能在怀旧的音乐特辑中看到这样的弹幕,虽然说得多少有些极端,但如今的网络和社交媒体时代,成为歌手并发行作品的要求和门槛,确实比磁带、CD唱主角的时代低了不少,加上剪辑软件越发先进,旋律和歌词的拼接、借鉴甚至抄袭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让音乐市场曾经的“百家争鸣”一步步变为如今的“模仿跟风”。“不论作品质量,只要能受关注就好”的错误观念下,“走心做音乐”也就从“理所应当”变成“未来理想”。国内市场如是,起步更早的日本、韩国音乐市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类似《APT.》“洗脑”但“走心”的作品,在“神曲”的表象之下,就会显得颇为难得,自然也更受欢迎。
在许多人的传统印象里,“神曲”的概念大都等同于旋律和舞蹈简单、歌词重复、记忆点远大于艺术性的歌曲,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此类歌曲大都具有独创性,会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NOBODY》主创朴振英就曾表示,该歌曲的成功与创作时大胆打破常规,摒弃传统套路而破格尝试“复古风”有不小的关系。当年凭借与众不同的风格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忐忑》,在大部分音乐人跟风饶舌时另辟蹊径的民谣大热曲《成都》,也都走上了类似的路径。在音乐领域,“独树一帜”在很多时候比“随波逐流”更有可能带来积极的效果,就看创作者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胆量,用笔下和指尖旋律,让听众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著名作家三毛早就说过“如果你给我的和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神曲”《APT.》的火热,恰是音乐人给出的一份如何在同质化严重的行业里突出重围的解题秘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听众的耳朵也是灵敏的,在任何时候,音乐人想要做出被大众传唱的“神曲”,得先从“走心”开始。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