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一天天在下降,郊区最低温度甚至下降到了-3℃。严寒中,你家使用水、用电、用气存在安全隐患吗?相关部门提醒,安全无小事,寒潮来袭时尤需多加注意。
用水
“穿衣戴帽”关窗防冻
用水怕冻。严寒中,不论是水管,还是水表和水龙头,如果冻住了,不但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会损坏。化冻时如果家里无人,或有人在家但未及时关闭总阀门,还会“水漫金山”,给自家乃至邻居造成财产损失。
上海供水部门提醒,对裸露的水表、水管、龙头要采取防冻措施,在“穿衣戴帽”时,可用棉、麻织物或保暖材料包扎。要关闭楼道里的窗户,减少室外低温对楼道内水管的侵袭。
如果屋顶有太阳能,在气温骤降时,务必要将水管道排空,并关闭上水阀门,防止管道冻裂。
如室温较低,住户最好在晚间用水后稍稍拧开龙头使水流成线,并确保下水通畅,使水管内自来水保持流动,防止夜间受冻。
对已冻住的水表、管道等,可先用热毛巾敷在上面,再用温水冲淋解冻,切不要使劲拧,也不要用钳子等工具硬性扳动,更不要用火直接烘烤或用开水急烫,以免造成管材、水表开裂。
用气
防泄漏 防一氧化碳
严寒季节,许多人选择紧闭家中门窗。但是,一旦发生燃气泄漏,就可能有严重后果。
燃气部门提醒,为防燃气泄漏,每次用完气后,要关闭燃气阀门,如长期不使用燃气或准备外出数日时,应关闭燃气表前总阀门。燃气连接管与器具,均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如插拔式橡胶连接软管不一定符合现行国家燃气专用管标准,目前更高等级的灶具连接管为超柔型金属波纹软管)。要看燃气连接管是否有龟裂、燃气器具是否超期使用(一般燃气器具使用年限只有8年,超期使用的燃气器具可能因密封件老化产生泄漏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燃气灶出现点不着火的情况时,随着燃气灶开关打开,燃气已开始释放,只是没被点着而已。如果一味反复点火,极易引发危险。这时,应先打开门窗通风,尝试更换燃气灶电池或清理点火针,如果还是打不着火,应请专业人员检修。
为防止燃烧不充分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探测器正常运行。使用燃气时,应有人看管,防止干烧或温度过高引发火灾;使用后要及时关闭燃气开关(或使用具有“省心关”功能的智能灶具),避免空烧。
用电
“专插专用”安全取暖
天气越冷,用电越是刚需。空调、电暖器、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都少不了用电,这时更应注意用电安全。
电力部门提醒,严寒中用电时,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的插头,空调、电暖器等大功率设备最好享受“专插专用”的待遇,以免插座过载而发生危险。
使用电暖器等取暖设备时,设备本身及其周边的温度都比较高,也比较干燥。这时,既不要跟沙发等棉质物品放得太近,更不要在电取暖器上烘烤衣物——这样很容易引燃可燃物而引发火灾;也不要离打火机、花露水、空气清新剂等易爆品太近——那样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使用电热毯取暖前,要检查电热毯是否已“超期服役”,电热毯的电线、导线、开关等是否损坏。如超期,应更换;如有损坏现象,不要自行拆修,要找专业人士维修。使用电热毯时,电热毯要放平,通电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睡前通电加热,入睡时关掉电源,不要通宵使用。取暖设备不用时,不要为了保持室内温暖而不关,而应做到人走电断。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