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建
我小时候住在南市老城厢小南门,丽水浴室是过年孵混堂经常去的地方。回忆小时候住在南市老城厢的日子,府谷街上的丽水浴室确实是记忆中的标志物之一。
我在2023年出版的小书《一个人的上海史》中写道:小南门的市井生活,用当代城市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看,许多日常事情是可以出门用步行距离解决的。上小学是在东江阴街小学(东江阴街100号,原复善堂街小学,1964年改名,1880年创办时是留云小学,解放前顾准也在这里上过学)来回走很方便;过年了洗澡有府谷街上的百年老店丽水浴室;周末参加校外活动,区少年宫就在小南门;邮局收寄东西,家门旁有现在是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大南门电报局;看医生去马路对面黄家路上的南洋医院。
1970年,我下乡插队离开上海,1986年研究生毕业回上海在同济工作住在大杨浦,不再与丽水浴室有交集。知道小时候常去的丽水浴室是百年老店是在四十多年之后。2014年,听说董家渡一带要拆迁,便挑了一个有闲情逸致的时间回到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去转悠。那日,在府谷街上看到丽水浴室仍然在开业,门匾上写着“百年老店、传统大池”。后来上网查阅才知道它是1936年由方姓浙江绍兴人投资建设的,一直到2021年董家渡地区正式拆迁才停业,是上海最后一批混堂之一。从丽水浴室我想到小南门—大南门一带曾经有好几个民国前后建设的建筑,例如1910年建成的小南门警钟楼,1920年竣工的大南门电报局,糖坊弄口上的公共厕所也有百年历史。
这几年,这片区域已经围起来等待城市更新。有意思的是,看到了一个视频,说丽水浴室是Art Deco,即装饰主义风格的。Art Deco对上海城市发展是有风花雪月意义的事情,代表了旧上海的一段历史。1925年Art Deco在巴黎兴起不久,上海就出现了大量这一风格的建筑,后来发展成为数量上仅次于纽约的世界级建筑艺术之都,其中和平饭店、国泰电影院等是代表。旧上海的装饰主义建筑一般多见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现在的丽水浴室位于南市老城厢,把摩登的建筑艺术与传统的中国澡堂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这也许是海派文化的一个世界级的故事。
但是小孩子时代对去丽水浴室的印象,却是很庄重但味道不好。很庄重,是小时候去混堂洗澡看起来是过年前家里要做的大事情,洗澡前大人总是帮我们准备好干干净净的衣服,洗完澡回家就要开始清清爽爽过新年。味道不好,因为过年到丽水浴室孵混堂,要在门口排很长的队,队伍拐弯一直排到旁边的南硝皮弄;公共澡堂,小孩子会不好意思;在澡堂里洗澡,空气闷温度高,小孩子待了不长时间就想跑出来……回忆起来,有点舒服感的是洗完后躺坐在沙发上,混堂服务爷叔弹无虚发地从远处扔给你一条毛巾,擦干脸后可以躺在沙发上好好休息。但是过年人多,当服务爷叔扔给你第二条毛巾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你需要穿衣服开路了。孵混堂最好奇的,是混堂服务爷叔的那些现在看起来古典的手艺。他们把脱下来厚厚一摞衣服有序叠起来,用丫杈高举起来放到头上很高的衣架上;大堂里任何方位要热毛巾,他们都可以准确无误地从远处扔给你;还有这些爷叔用扬州口音有节奏地喊着那些外边人听不懂的混堂用语和切口。
处于拆迁中的丽水浴室不属于历史保护建筑,我自问为什么会在回忆中经常想到丽水浴室?我以前的感觉是它使我们想起老底子的生活。后来知道它是百年老店,现在知道它是Art Deco,开始觉得它的历史意义在增强。小时候过年到丽水浴室孵混堂,最多只是个人意义的事情,可以用来回味故地的生活;而丽水浴室改革开放后持续经营40多年,成为上海最后的混堂,使得它有了上海的意义,可以从中解读上海的混堂发展史;而现在搞建筑的专家发现它是Art Deco,那简直就有了世界级的意义,可以讲一个海派文化与混堂建筑的有趣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