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6日 星期日
烦恼 裙岩悬崖 绢踢缤纷迎新春 难忘外婆的靓汤 感恩一方院土 糍粑往事
第15版:夜光杯 2025-01-14

难忘外婆的靓汤

曹伟明

我从小寄养于浙江河姆渡畔古镇的外婆家,深切地感受到生于江南古镇的外婆是位汤迷。她不仅喜欢喝汤,对老火靓汤的品尝有其独到之处,更喜欢炮制汤品,形成了一套独创的经济实惠汤学。

外婆煲汤,食材讲究新鲜且包罗万象,烹饪手法更是精细考究、充满创意,力求清鲜味美。外婆曾告诉我,浙东四明山地区的人奉行精明、精细和精致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耕读处世无一例外。当地讲究,女人是不是靓女并不重要,但必须会女红缝纫和煲一手靓汤,这是过日子必备的核心竞争力。姑娘出嫁前,母亲总会悄悄在嫁妆箱中塞进一份祖传的煲汤配方秘籍,作为嫁妆的一部分。按现在的说法,这便是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传承。

江南人喜欢喝汤由来已久,我外婆煲的鸡汤、鸭汤、腌笃鲜、鱼头汤,甚至是咸菜豆瓣汤、雪里蕻黄鱼汤等,都会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味道,在古镇的街坊邻居中享有盛名。人们总是称赞她老人家的靓汤,“汤炒入口味道好,舌尖享受美佳肴。肠胃舒服易消化,材质绿色用油少。”这源自于当时江南生活的简朴,食用油的紧张。

不管何时何地,汤总让我有感受乡愁的味道,它正是我小时候外婆培育的味蕾。在我的印象中,在外婆家就餐,往往是饭菜未动汤先喝。喝汤意在暖胃,让停歇的肠胃蠕动起来,便于消化。即便家中没有其他材质煲汤,外婆也会奉上一碗咸菜豆腐汤,解决“脚里酸汪汪”的渴望。“宁波汤罐”,名副其实,难怪河姆渡、崧泽古文化遗址会出土众多且成系列的陶罐、陶甑。外婆常用鸡和鱼熬汤,让它们在锅罐内与汤汁长时间地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使鸡肉鱼肉炖烂,汤汁鲜美,别具风味。

“宁可食无肉,不可餐无汤”的外婆,靠水吃水,个性也富有水的韧性和耐性。她在煲鸡汤、鸭汤、腌笃鲜、鱼头汤、三鲜砂锅汤的过程中,总是很有耐心,笃姗姗地等待。外婆总是说,“慢就是好,好才会慢”。汤在外婆手中煲好后再焖,然后,撒一把葱花让汤亮相。稀松平常的原料,在她细心精心的烹调下,味道鲜掉眉毛。尤其,她老人家烹饪的雪菜黄鱼汤、扁尖炖鸡汤,配上香喷喷的米饭,在热气腾腾中下肚,既温馨随性,又充满仪式感,让我的味觉全部激活。文火煮美食,洗手做羹汤。刀工、熬制、勺艺、炖煲的制汤过程环环相扣,外婆的火不急、心不躁,笃笃悠悠,不卑不亢,在忍耐和期盼中,付出超常规的代价,收获美味。外婆曾自信地说,“与其花钱喝汤药,不如炖汤补营养”。

童年时的外婆家,生活并不富裕,外婆用自己的智慧料理平常的菜肴,瓜蔬鱼虾、布衣素汤有了意外的美味。岁月静美,时光飞逝,我依然惦记着外婆的那碗舒心适意的暖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