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汀
秋去冬来,拆去丝瓜棚的院土上落满了黄叶枯藤,正是冬翻好时节。手握铁鎝,凝视着这片深褐色的院土,十多年前改良这片“黄僵泥”院土的往事并不遥远……
地处江南著名湖荡区周庄“新区”地界的农家小院,占地一亩,约有三分之一“可耕地”,于我这个有着浓厚土地情结的“城市农夫”来说,不啻是个“心安处”。因为有了这片院土,才有了四季的树繁叶茂、鲜花硕果的小院。院土周边种植了樟树、银杏、柳树、桑树等大型乔木,也植有杜鹃、红继木、玫瑰、南天竹、紫花木槿等灌木。每逢春暖花开或金秋时节,来客们的聚焦点无不是鲜花绿树、菜青果香,却无一关注脚下默默的院土。
殊不知,这片湖荡区特有的“黄僵泥”,如果没有持续十多年的改良,岂有今天的丰沃?难蓄水肥的“黄僵泥”,黏结度甚高,适合烧制砖瓦。要在这片院土上种出蔬果瓜菜,需要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土”的第一程序是“冬翻”。“冬翻”前,先铺上一层黄沙、草木灰、鸡粪、腐叶等,夯地的铁鎝须高高举起,一铁鎝下去,翻土深度需在20厘米以上,谓之深翻。经一冬霜冻,“黄僵泥”熟化,春种时一拍即碎。其次,春种整地时,再铺上一层鸡粪或买来的鸽粪之类的面肥,如此,才能得到约20厘米左右、适合种菜的肥沃“菜园土”。为此,我专门挖了一个沤肥坑,以积蓄小院里的各种有机肥:鸡鸭粪、大灶灰、腐叶、餐厨湿垃圾,于是便有了“小院无垃圾”的绿色循环。持续三四年的冬翻和上有机肥,造就了达标的菜园土。于是,春天鸡毛菜、太湖青菜,夏天茄子、辣椒、黄瓜、丝瓜、冬瓜,秋天萝卜、秋青菜、黄芽菜,冬天蚕豆、油菜……你方唱罢我登场,煞是闹猛。
土地之上的五彩缤纷,须得土地之下默默无闻的肥水支撑,且得每年持续坚持,不然随着风吹雨打,肥水流失,也不会产出丰硕之果。懂点“农经”的我,十分注重后续施肥,尤其善待那三棵橘树、两棵无锡阳山水蜜桃和一棵枇杷。先期,我无数次从菜市场的鸡鸭、水产摊讨来内脏,用塑料袋装上车,然后运回小院,埋在果树下已挖好的一圈深沟里,回填泥土后,一切又归于常态。尽管此举遭到家人竭力反对,但依然我行我素。年余后,酸甜相宜的枇杷、水蜜桃、橘子结满树,家人才一改旧态,不得不称赞:“品质大超外头买来的枇杷、桃子、橘子!”每每此刻,我感恩的是院土底下强大的熟化内脏、分解有机肥的能力,没有土地的转换,岂有人间美果可尝?
曾有朋友送来院子里缺乏肥水管理的各类水果,其味酸涩、寡淡,于是我在传授“荤肥法”的同时,坚持鼓吹投入和产出的逻辑关系。当然,如果怕脏,可以采购的商品有机肥多得是。
我的土地情结和投入,其实是对那方院土丰盛产出的真挚感恩,尽管一切都在土下潜移默化地运作,却时刻牵动着我的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