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屠瑜)今年上海两会,市政协委员杨文悦带来了《关于改革上海公立医院科普绩效评价的提案》。
杨文悦调研发现,科普工作在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中所占比重有待提升。公立医院及院长年度绩效评价指标中,重点考核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等诊疗业务指标,科普工作鲜有提及,医务人员科普工作对绩效薪酬影响无足轻重。市卫健委发布的《上海市卫生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总次数同比上升14.54%,出院人数、手术人数分别同比上升47.25%、49.19%,“病人越看越多”的问题并未得到改善,这不利于公立医院深化“公益性”改革。
公立医院科普绩效评价精准性有待提升。互联网是公立医院科普核心渠道,但以“网络点击量和浏览量”,评价科普绩效,不能促进科普知识实际转化为健康成果。医务人员认为只要开个“公众号”就是科普,而对罹患特定疾病患者的诊间精准科普,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效果欠佳。
“推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实现‘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目标。”杨文悦建议,加快推动科普业绩和声誉纳入公立医院评价体系。以科普咨询门诊为抓手建设公立医院精准科普阵地,鼓励公立医院在有条件的科室开设科普咨询门诊,探索将科普咨询门诊挂号费纳入医保支付范畴,科普门诊收费也更能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推动医院收支结构优化。此外,要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科普工作与人才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