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2日 星期日
鹧鸪天·新正即兴 山家风味(中国画) 街市上的小舞者 那一抹黄草乡愁 当踢踏舞遇见泖田山歌 陶器里的风景
第7版:夜光杯 2025-02-01

当踢踏舞遇见泖田山歌

俞富章

那一天,松江区泖港镇迎来了两位外国作家。他们是来自土耳其的傅和来自保加利亚的瑞。腰泾村是美丽乡村的示范村,有“书香腰泾”之誉。村里有一座院子,是美食家、艺术家郭悦和卢森夫妇于八年前在原来的农宅基础上精心打造的“美厨玩家”;如今已成为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挂牌的“艺术家驻留目的地”。“美厨玩家”与农田相邻,别具韵味,而院子内的每一间房子,每一处空间,每一个角落,陈列的那些司空见惯、不会说话的生活用具和炊具,被赋予了艺术的能量,挥发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两位外国作家赞不绝口!

保加利亚女作家瑞还是位植物学家,她走过农家,看到场地上晒着的芦粟穗头,饶有兴致地拾起一枝观赏,她说没有见过这种植物。我们向她介绍,芦粟是上海地区的特产,它的枝节如甘蔗一样可食用,而晒着的穗头是用来扎扫帚的。这时,一位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已切成一节一节的芦粟送给客人品尝。我们为瑞示范如何吃芦粟,提醒小心划破手指,瑞尝了一口芦粟后连声说:“甜!甜!”她说,她喜欢每一种植物,植物世界令她兴奋。

午饭后,两位外国作家来到了黄桥村。前些年,黄桥村获得了沪上“楹联第一村”的称号。

黄桥村向外国作家展演了“泖田山歌”。泖田山歌起源于劳动,祖祖辈辈耕耘在泖田里的泖田人,为抒发情感,愉悦心身,自创了一种泖田农家特有的演唱形式“喊山歌”。如今,“泖田山歌”已成为非遗项目。外国作家对于“泖田山歌”很有兴趣,请非遗传承人任桂花反复演唱并录像,表示要介绍到他们的国家去。

外国作家走进松江农村最惊艳的场面出现了。当任桂花表演完“泖田山歌”,一行人准备离场时,瑞忽然就在会议室里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踢踏舞。

踢踏舞起源于爱尔兰,是爱尔兰的国粹,没想到来自保加利亚的女作家也是跳踢踏舞的高手。当瑞跳完舞时我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瑞说,“泖田山歌”源于农民,源于劳动者,是非遗歌曲;而踢踏舞也是源于民间,源于农场,是传统民间舞蹈,所以当她听到“泖田山歌”时,浑身都想跳踢踏舞。她的一番话,引得大家更热烈的鼓掌。

瑞是真的被“泖田山歌”激发了跳舞的激情。从村展示馆走出来,刚踏上馆前的广场,只见瑞利落地放下双肩包,在广场的水泥地上跳起了踢踏舞,跳得热情奔放,尽情投入,脚下踢踢踏踏之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强烈。

瑞的踢踏舞并非到此结束。在参观村史馆观看村史影像时,影片中再次出现了“泖田山歌”的情景,瑞也再次激情燃起,打开手机中储存的踢踏舞音乐,第三次跳起了踢踏舞……

黄桥村的村民爱唱“泖田山歌”,没跳过踢踏舞;瑞第一次听到“泖田山歌”,把踢踏舞跳到了黄桥村;瑞带走了“泖田山歌”,给黄桥村留下了踢踏舞的踢踢踏踏声和她对黄桥村村民的热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