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城市抗寒不留“死角” 蛇年第一场寒潮已登场 “速冻”天气  心梗风险高发 给水管“穿衣戴帽”防冻裂 广告
第5版:上海新闻 2025-02-07

“速冻”天气 心梗风险高发

医生提醒做好防护,出现这些症状莫大意

蛇年首场寒潮携大风降温登场,上海进入“速冻”模式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又一次进入高发期。

记者从沪上数家医院了解到,近期抢救的心梗病人数均有所增加。专家提醒,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寒潮来袭,心梗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必要的防护——这再怎么反复强调也不为过。

冬季多发上午多发

年近七旬的顾大爷午饭后走出家门,刺骨的寒风吹来后,他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疼痛,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在路人的帮助下,顾大爷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岳阳医院胸痛中心。

无独有偶,27岁的小俞下班后到球场打球,脱去冬装出了一身汗,再被寒风一吹,胸口剧痛,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就近到岳阳医院就诊。得益于及时救治,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顾大爷和小俞最终都有惊无险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岳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樊民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冬季多发”“上午多发”的发病规律。“天气寒冷容易引起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度增高易于形成动脉血栓,堵塞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他解释,上午时分,引起血管紧张性增高的物质增多,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降低;这些物质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面是心肌需氧增加,一面供氧减少,造成心肌梗死可能性就大些。

这些症状切莫大意

“在日常生活中,有几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不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急性而剧烈的疼痛。”樊民提醒广大市民,遇到这些情况时,切莫掉以轻心,务必排查心源性原因,以免误诊漏诊耽误病情——

一是消化道症状。有约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气、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二是呼吸道症状。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只感觉胸闷、憋气,或自认为气不够用,易被误诊为肺或气管疾患。

三是神经精神症状。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突然言语不清、一侧肢体瘫痪、意识不清、抽搐,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在医院外突然发作,家属或身边人员务必分秒必争,呼叫120急送医院。救护车到来之前,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患者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樊民表示,如病人发生休克,应把病人头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暂不给吃食物、少饮水,注意保暖。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