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野
上海,这座汇聚百川的都市,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地,更是英才辈出、灵气逼人的圣地。在这片热土上,盆景艺术大师顾宪旦以其对盆景艺术的执着热爱,尤其在微塑盆景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他的作品《风凌石·采药人》便是其艺术成就的缩影。
风凌石,这一奇石中的瑰宝,以其千变万化的形态和传统赏石的美学要素——“丑、漏、透、瘦、皱”而著称。经过千万年风沙的雕琢,它呈现出细条、团块、互层或不规则纹理等多种结构,每一块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风凌石的形成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它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顾宪旦大师的这件作品,选用了一块长8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山形风凌石。石头左侧平缓如坡,右侧陡峭似崖,尽显山势之险峻。作品中,顾大师巧妙地通过摆件增添了意境,如在左侧峰下配置了一组仅露屋顶的楼阁,既弥补了石头的不足,又增添了景深。采药人作为主角,以青田石微刻而成,仅一厘米大小,却生动地展现了身背箩筐、凌空而动的采药人形象。更妙的是,山下的渔船和艄公的观望手势,形成了一幅情景交融、动静相宜的画面,生动地再现了采药人的惊险工作场景。
采药人的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中医便已萌芽,上古时期就有了采草药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基本形成,北宋时期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录了采草药的见闻和见解。采药人深入深山,寻找珍贵的草药,他们的足迹遍布悬崖峭壁、山涧沟壑。在广西,采药人腰系绳索,手握药刀,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攀爬越岭,足下白云弥漫,危峰兀立,壁立千仞,怪石嶙峋,远远望去,那悬崖高耸陡峭,犹如一把利剑,耸立在云海之间,令人望而生畏。
顾宪旦大师的艺术创作,不仅融合了绘画、雕刻和工艺美术的精髓,还吸收了传统工艺和历代艺术风格,同时融入外来艺术的精华,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极高艺术价值的奇石工艺。他的小型山水盆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盆景艺术的无穷魅力。他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同时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加以糅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奇石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风凌石·采药人》不仅是对采药人艰辛工作的赞歌,更是顾宪旦大师非凡构思和高超技艺的展现。作品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真正达到了“试观烟云三山外,都在灵峰一掌中”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