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从“封神”的蹊径 来到爱的“诗经” 为演出市场“双向赋能” 《哪吒2》打破世界纪录
第9版:文体汇 2025-02-08
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哪吒2》打破世界纪录

哪吒与敖丙

继拿下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之后,昨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内地单一市场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7.922亿人民币,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北美单一市场票房,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全网热烈讨论之时,也有声音对这部改编自传统神话的作品发问:不再“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是否还算是传统神话里的“反骨仔”哪吒?大多数人熟悉的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曾大闹东海龙宫,剥皮抽筋杀了龙王三太子敖丙,致使东海龙王一怒之下打算水淹陈塘关。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尽谢罪,而太乙真人以莲花为他重塑肉身,复活了哪吒。而在电影改编中,李靖一改冷漠形象,爱子情深。哪吒的灵珠子转世身份也因申公豹盗取灵珠而成了魔丸转世。本应被哪吒打死的敖丙,不仅成为新的灵珠,也成了哪吒的挚友。

对于此次电影故事改编的讨论,也是对“传统神话在新时代的改编到底怎样才算适度”这一话题的探讨。哪吒的反抗精神,在之前的故事版本中体现为反抗父权,那是封建年代里反叛精神的一种标志性的表现。而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去掉了反抗父权的内容,用当今社会中更能引起观众共情的一种束缚,来诠释反抗、诠释自我,以获得更多共鸣。

神话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俱进一直是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必经之路。哪吒这一形象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教,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英勇少年。在魏晋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才逐渐有了李靖之子、三头六臂等更加丰富的故事和形象。换言之,最早的哪吒也并没有反抗父权的色彩,而是在时代的变迁中被赋予了这样的象征。

其实新时代的创作者该做的,不是停下改编的脚步,而是加强改编作品吸引关注之后的后续跟进——普及传统神话,讲述华夏历史,让观众观影结束意犹未尽之余,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有趣的网络热梗和帅气的高光画面,而更能帮助他们更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内容。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