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星期五
央视元宵晚会不只是团圆 舞剧《李清照》惊艳“元宵奇妙游” 李炳淑获 白玉兰特殊贡献奖 “白玉兰奖”参评剧目演员数创新高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5-02-13

李炳淑获 白玉兰特殊贡献奖

李炳淑

昨日,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提名名单,同时宣布83岁表演艺术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炳淑获特殊贡献奖。

1942年,李炳淑出生于安徽宿县。因父亲酷爱京剧,1956年,14岁的李炳淑考入宿县京剧团,次年进入宿县戏曲进修班,接着又来到蚌埠京剧团。1959年李炳淑被上海市戏曲学校选中,被分配到梅兰芳嫡传弟子杨畹农主教的青衣组,成为插班生。1960年大年初二,在陕西南路的戏校实验剧场,李炳淑的《女起解》首次和上海观众见面,一鸣惊人。人才难得,上海和安徽的“抢人官司”打到了当时正在上海的毛泽东主席面前,毛主席一锤定音,留在上海。1961年,李炳淑顺利毕业,加入新组成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又得到梅兰芳弟子魏莲芳亲授。

李炳淑工青衣,宗法梅派,扎实地继承了梅派的表演精髓,又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融合。她的表演端庄大方,淳朴细腻,充分发挥嗓音清亮甜润的特点,运腔婉转流利,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她演出的《凤还巢》《霸王别姬》《玉堂春》《宇宙锋》《太真外传》《廉锦枫》等一系列梅派经典剧目,完美呈现了梅兰芳创立的艺术风格。李炳淑在扎实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勇于创新和突破,她主演的《杨门女将》文武兼擅,广受观众的瞩目。她在现代京剧《龙江颂》和神话京剧《白蛇传》中分别饰演身份、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取得巨大成功,两出剧目拍摄成戏曲电影,她所塑造的江水英、白素贞成为家喻户晓的戏剧人物。她多次深入基层演出,赴海外弘扬京剧艺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淡出舞台后,李炳淑与丈夫李永德将精力放到教学与普及京剧艺术。李炳淑表示,京剧要振兴,关键是要青年演员把接力棒传下去:“我们应该在政策、待遇上给青年京剧演员更多关心与支持,要把青年人留住。”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