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琏纪念馆一角 受访单位 供图
你是否知道“曹路”地名的来源?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南汇首任知县钦琏的钦公像在哪里?曹路历史文化馆昨天在浦东新区曹路镇川沙路845号揭幕。历经半年多的筹划建设,该馆被打造为历史与集体记忆的传承地。
讲述“钦公塘”的故事
曹路历史文化馆共分为钦琏纪念馆、临展馆、名人馆和民俗馆四个部分。其中,钦琏纪念馆专为纪念南汇首任知县钦琏而建,它借助人物塑像和影像资料,生动展示了钦琏为民请命、修筑海塘的历史功绩。
钦琏,字宝光,号幼畹,浙江长兴人,雍正四年(1726年)出任南汇首任知县,9个月后调离,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任南汇知县。在担任南汇知县期间,钦琏始终以“厚民俗、遂民生、苏民力、去民害”为己任。他修建学宫,改变了南汇“学宫未建,弦咏声稀”之状;主持编写南汇的第一部县志——《分建南汇县志》,成为后人研究南汇地区的珍贵史料。面对海患,他用“以工代赈”之法,仅用7个月就修筑了一条15320余丈的海塘,百姓称之为“钦公塘”。浦东百姓总共为钦琏修建了9个生祠,而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钦公像就在曹路龙王庙。
在临展馆,以民间收藏展览为主,融合科技与文化,借助多媒体屏与实物展柜多元呈现曹路镇不同时期的精彩瞬间。名人馆精心收集了曹路地区从明清到近现代各名人的生平事迹、著作成就;民俗馆则展示收集到的老式桌椅、瓷器、老算盘、手工纺织器具等家居用品。
浦东新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柴志光介绍,曹路有纪念南汇县首任知县钦琏的龙王庙钦公祠,有纪念民族英雄的岳王庙,有纪念忠义之士的关帝庙,这些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又比如《四库全书》总裁之一的陆锡熊曾在顾路读书,曹路是他的祖籍家乡。民国时也有一大批人士为地方的发展而奋发作为。“历史文化陈列馆的开馆,给这种研究提供了载体和有利条件。”
“曹路”地名从何而来?
据考证,曹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永乐甲午年(1414年),西汉丞相曹参的后裔曹守常,因熟悉盐务,便被派来这里,创市设肆于东、西运盐河之间,其中西运盐河在1977年疏浚时被放宽河面并截弯拉直,改称浦东运河,留存至今。曹姓在这片土地上走滩独尊,便有了曹家路的声名远扬,曹路由此得名。直至清末,逐渐形成曹家路口、顾家路口、龚家路口的聚落形态。2000年,浦东新区行政区域调整,顾路、龚路两镇合并成立曹路镇。
曹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金利军表示:“希望通过曹路历史文化馆,让大家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曹路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感受先辈们在这里留下的奋斗足迹和智慧结晶。”
浦东文化发展新名片
揭幕仪式上,文化学者柴志光、周建义被聘为曹路历史文化馆专家顾问。一批讲解员被授予曹路历史文化馆特约讲解员聘书,他们其中有“曹路民间故事”非遗传承人、乡贤达人、网络大V、红领巾讲解员等。
值得一提的是,曹路历史文化馆还是渔书三到书院、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和聚蜂驿·红色加油站的所在地。活动当天,还同时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书香元宵游园会。
未来,曹路镇将继续通过“我们的节日”书香游园会等各类展览、文化活动,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浦东文化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