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
后继有人 摘掉“滤镜”的现实引发思考 看不到温暖治愈  只看到空中楼阁 他们,让非遗更青春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03-18

后继有人

□朱光

怎样才能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首先要技艺精湛,传承实践累计25年以上。其次,在该项目领域具有代表性,在本地影响力较大。再者,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并且,爱国敬业、德艺双馨。以及,在2021年底前,已经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在上海入选的27人中,在保有25年传承实践的基础上,平均年龄比以往降低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非遗传承代际形成且传承有序有后继之人。以往,“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不再。27人中最年轻的是1974年出生的郑名川,这位木板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中国美院中国画系,感觉进入非遗领域是一份“天意”,先要“收敛”艺术创作之心,潜心“复刻”。慢慢地,他也收徒,且为非遗呼吁:“木板水印既是个人专攻之学,也是社会通力之学。”师傅与徒弟、个人与集体、行业与社会、传统与当代……非遗的活态传承,亦即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手工技艺和集体记忆,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生活的“复兴”。

非遗,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总和。让更年轻的人融入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让中华文明的脉动绵延不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