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旻矣)支持有序发展市集、户外餐饮、夜间经济等业态,鼓励公园绿地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为首发经济等提供多渠道临时广告宣传,打造“光影+”消费场景并形成“票根经济”新模式……日前,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15条工作举措。新政尤为关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本市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正在申报中。
《措施》明确将积极推动“公园+”“花展+”。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支持世博文化公园大型室外演艺空间建设。积极推动花展活动与文旅商体联动,打造花展新场景。同时,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在目前已建成193个开放休闲林地的基础上,再建设60个开放休闲林地(休闲森林公园),打造“森林+文旅”等消费新场景。
今年,本市将新增公园120座,新建绿地1000公顷,新增森林3万亩,新建绿道130公里,新建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推动4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共享。同时,今年也是“千园之城”建设收官之年,至年底公园总数将超1000座。
国家植物园的申报也有新动向。上海已明确上海辰山植物园为创建主体、上海植物园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参建。近期,上海辰山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初稿已上报国家林草局。
目前,国内首批2个国家植物园设在北京和广州。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设立5个左右国家植物园,到2035年力争设立10个左右。据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全国将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
此外,针对市民关心的设摊治理方面,《措施》明确将优化设摊治理新模式,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支持有序发展市集活动、户外餐饮、夜间经济等业态,“有序拓展一批外摆位,打造一批特色集市夜市,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和经营主体负担,激活城市烟火气”。
近期,绿化市容局已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与以往相比,新方案将对守法合规的设摊经营活动更加包容和鼓励。比如将明确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新增开放区域,对商业配套服务不足或市民确有需求的区域,可增设一批设摊点位。在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水岸夜生活体验区等条件具备的街区,可拓展或优化设摊开放区域,以此助力“首发上海系列活动”“五五购物节”等。
上海国际光影节初步定于9月中下旬开启,为期一个月,将继续打造“光影+”消费场景,牵引文旅商体展一体拉动消费提升,推动光影活动IP覆盖徐家汇等30个以上商圈。支持市场主体开发光影节“门票+”主题产品,形成“票根经济”新模式,促进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