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上博东馆开启巡礼系列 “电影进校园”项目昨天启动 吕其明《无尽的思念》今晚首演
第9版:文体新闻 2025-04-03
清明时节缅怀父亲致敬先烈

吕其明《无尽的思念》今晚首演

今晚,由“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作曲家吕其明(见右图)为纪念父亲英勇就义80周年而倾情创作的管弦乐《无尽的思念》(一个烈士后代的心声)将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首度亮相。吕其明说:“《无尽的思念》献给我的父亲,也献给千百万革命先烈。”作为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体演出项目,这场《吕其明作品音乐会》同时也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致敬。

《无尽的思念》创作于2024年,承载着吕其明80年未止的思念。1930年,吕其明出生于革命家庭,10岁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名文艺战士。1945年,他的父亲吕惠生被逮捕,在狱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留下了一首视死如归的绝命诗:“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1945年11月13日,43岁的吕惠生英勇就义在南京郊区江宁镇,走上刑场的时候,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整整80年过去了,没有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没有父亲把我送进新四军第二师抗敌剧团,就没有今天的我。”创作过程中,吕其明将自己对父亲和千百万革命先烈的缅怀融入其中。他说:“主题旋律很简单很朴素,表现我对于父亲、对于烈士们的缅怀,而且很伤感,但后面,会有梦幻色彩。”作品以悲痛的思念开篇,中间描写了刽子手的狰狞面貌,以及烈士振臂高呼、枪响倒下的悲壮场景,随后悲痛的思念主题再现。特别的是,作品还融入了烈士们在困境中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孩童时期的回忆,通过音乐主题的呈现、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烈士们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后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除了《无尽的思念》,《红旗颂》也在这场音乐会中有着特殊的意义。1965年5月,吕其明仅用7天写就的《红旗颂》在第六届“上海之春”上首演。“每当我想起1949年开国大典,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整个天安门广场沸腾的场景,那种激动人心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过。创作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音乐表达出这种伟大的情感。”吕其明说。

60年来,这首荡气回肠的旋律在中国乃至世界回响,吕其明也在不断地修改完善,如今已催生了12个不同版本。《红旗颂》不只是属于那个年代的纪念,它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21年6月29日,吕其明获颁授“七一勋章”,当他走进人民大会堂时,播放的音乐正是《红旗颂》,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歌唱。

今晚整场音乐会由吕其明指导,涵盖管弦乐、独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曲目编排精心设计。上半场以管弦乐序曲《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拉开帷幕,著名男中音杨小勇与上海红旗艺术团、上海军之声合唱艺术团共同带来《铁肩担道义》——《巨人的握手》主题歌,新生代女高音王山带来《微山湖》歌颂抗战精神,还有民乐演奏家与艺术团共同演绎管弦乐序曲《焦裕禄》。下半场呈现交响诗《铁道游击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带来《卜算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方琼带来《谁不说俺家乡好》《永恒的怀念》,并以交响组曲《使命》之“欢庆”迈向尾声。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