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IC
编者按:
日前,作家章慧敏在夜光杯撰文《大脑没有老》,她说不能总把“老了”挂嘴边,银发生活要多取悦自己,要活跃脑细胞。确实,在当下,六十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年纪,人生的阅历与智慧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活的节奏或许放缓,但追求与热情从未减退。无论是继续深耕兴趣爱好,还是投身公益,抑或是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六十岁,依然充满无限可能。六十而已,精彩刚刚开始。
仍是少年
叶良骏
退休那天,我长舒了一口气,从此,我可以做自己的主,做爱做的事,过自己设计的生活了。
首先,我要好好写作,把几十年积在心里的题材一本本写出来。以前都是手写稿子,请人输入,再打印出来修改,太费时间。为提高效率,我学习电脑操作。
我动手能力很差,家里的电器都不会开,是个十足的“电盲”。我请人教,都说老眼昏花的怎么学,竟没人肯当老师,一气之下,我自己学。
我坐在网吧,看别人如何开机、打字、上网,看得一头雾水,看久了,才摸出点门道。写作首先得学打字,比较下来,五笔太繁,拼音太慢,还是用笔写,我买了书写板,像在纸上写字一样。很快,输入电脑的速度就超过了在纸上写字,最大的好处是修改方便。学会排版的那一年,我60岁。
书一本本出版,但出版社设计的封面常不能如我意,需一遍遍沟通,费时伤神,我决定自己设计。我是个美术白丁,以前上美术课,就偷偷看小说,从没好好学过画画。但我看的美术作品多,肚子里有不少“美画”,只是无法画出来。我就另想办法,我的照片不少,找出来看。发现照片不能用,要修,朋友们说你一窍不通学不会的。只好找人修图,有时说了半天,对方还是不能领会,甚至把图修废了。我一咬牙,还是自己学!这可不像输入文字,真的很难。花了一两年时间,我才从无从着手,学会了选图、修图、着色……能设计出自己构思的封面,连出版社的美编都认为“真不错”。又因讲课需要,我又学会了做PPT,成了电脑高手!那一年,我70岁!
快乐、成功与年龄无关,有92岁跑完全程马拉松的意大利老妇,有90岁拍电视剧的游本昌,有97岁依然坚守讲台的于漪老师……这样的老去,何等精彩!设计自己心仪的生活,不必考虑自己几岁,想做的都可以去尝试,去实践。宝刀不老,童心未泯,80仍是少年!
天地还宽
马亚平
轮到自己六十岁退休了,多少有点不甘心:我思维尚敏捷,行动也不算迟缓,最重要的是:明明白白感觉到自己身上还有一股子劲,怎么就退休了?还算好,我没有故步自封,很快将思考的重点放到了退休以后可以做什么。思来想去,决定从兴趣点出发:投身摄影。
就凭着这股子劲,退休后的第二年,我坐到了摄影函授学院的课堂里,就像当年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老老实实地听老师讲课。每晚还要对着电脑在线上听后期制作课,说实话,那真是有点痛苦的,我们这帮“50后”,在电脑方面还不到菜鸟级别,听线上课就像听天书,常常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睡着睡着又开始听课了。当时一门心思就想学点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今后更长阶段的摄影实践打下基础。
也是凭着这股子劲,为了寻找好的拍摄素材,我曾在云南的大山里自驾游历,在青海西部荒漠无人区里睡过帐篷,在非洲大草原上追逐着凶猛动物拍摄,在宁夏西海固的山区与农民们一起过春节……
还是凭着这股子劲,我屡战屡败,屡败又屡战,作品先后入选上海市摄影艺术展和全国摄影艺术展,在国际摄影赛事上屡屡摘金夺银,并两次获得亚洲金龙摄影奖,在2022年度国际摄影家联盟(GPU China)国际摄影比赛十杰评选中荣获第一名。2019年11月,我在多方帮助下办起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览会,数千人前来参观,一时三刻也是蛮热闹的。
我很赞同《大脑没有老》一文中的那句“六十岁的人生依然充满无限可能,年龄从来不是限制,而是开启新篇章的钥匙”。我六十岁以后的经历以及我身上的那股子劲,也让我明白:六十岁的人真想去做点什么,天地还宽着呢!
六十开“驾”
天田
刚领退休证,我就考驾驶证。六十开驾,新启乐路。
小车挂“实习”,且作大玩具。不到一年便壮胆驶萧山探亲。市中心路挺宽敞,然前面“五菱”小面包却走得似牛车,我忍不住鸣喇叭超车,孰料那五菱反超擦我车右侧扬长而去。记起驾校师傅“开车不能争气”的话,忍了。未久即达杭州齿轮箱厂宿舍区,车甫停,五菱至,下两汉凶狠指其车左侧破瘪处强索赔,我虽懵,仍据理力辩。此时内侄出来,看了两车,我车右前仅浅擦一小块漆面,即厉声对两汉说:“不要看到上海牌照挂着实习就好欺负,你们搞这套是要我报警吗?”闻言,两汉开车便溜。我们正要取下行李,两邻搀扶着而出,内侄与之招呼,乃知老者腹泻数日服药未止,现正想打车去医院。杭齿厂宿舍建在西山坡上,下去还有段路。我立马道:“你们带路我来送。”邻讲:“不可以的,万一弄脏车子更不好意思了。”事不宜迟,我让家人先上兄舍,与内侄一起将邻家父子送至萧山第一人民医院。翌日下午,邻提了土鸡上门来谢,说老父及时吊针已无大碍,明就可出院,皆宽慰。两家本睦邻,鸡也就收了。
去岁整年,发小住某院老年科病房。他视力甚差,故每每亲朋约聚,他请假后都由我开车接送。数次,护工方知开车者已八十开外了,不免惊讶又担忧。发小讲,伊开车还是蛮稳的,尽可放心。此事在病区传开,听发小说,大家挺佩服的。乙巳春节,我给发小拜年,病房门口不断有人张望,发小笑言,大概都是看老司机的。护士送药时还对我跷起了大拇指,我则拱手还礼贺春。此乃驾车结缘。
开车须看后视镜,主要精力还得前观。年过六十自当量力而行,然学习增信、兴趣助力、乐观添劲,年轮寒来暑往,前方大道光明。
写作记录
丰丰
退休后,我和几位作家接到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邀请——馆里正在筹备《火红的年代》的系列报告文学:记录上海解放后曾经发生过的大案要案以及青史留名的公安干警。
对一名作家来说,写作是常态,按理说接到任务后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可当主办方在座谈会上把写作要求和我们通报后,我搿愣了一下。首先,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来不得半点虚假,然而,分配我写的一些人和事有的比我出生的年代还要久远,只能“采访”一堆材料了。其次,虽然我们写的是史料,但如果缺少文学性那肯定味同嚼蜡。我打起了退堂鼓,原因很简单,已经退休了,脑子也该跟着休息了,吃喝玩乐的悠闲生活才是本分。这时,这本书的主编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那些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事件的,虽然客观上受到了限制,但对作家来说是个挑战,只为传承前辈的精神,还原真实的史料。
从这天开始,我进入了一个不熟悉却意义重大的领域,也加入到抢救浩瀚的公安历史中去了。在公安博物馆的档案库里,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一本本纸张早已泛黄且薄如蝉翼的材料,这一页页纸处处透着年代感。我还不厌其烦地找当事人还原当时情景,那些曾经枯燥的材料在我的脑海中渐渐地活了起来。
这些年中我写过一封神秘的检举信牵出李大钊同志的牺牲之谜,我采访侦破此案的侦查员鲁全发时他已是九旬老人,两年后他因病去世,我庆幸能与他面对面地还原寻踪的来龙去脉。我还写过谁是参与密谋杀害顾正红烈士的主犯。虽然时光走过了一个多甲子,当年侦破此案的有名有姓的民警都已故去,但血淋淋的真相依旧令人震撼。我在档案中还查找到自1949年5月到1953年12月底,上海公安机关破获以暗杀陈毅市长为目标的案件就高达8件,而那些所谓的王牌杀手无一不落入法网……
手捧《火红的年代》,看到自己的辛苦有了收获,我更觉得只要精力和脑力尚能发挥余热,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工作中去是多么美好!
“锃亮”先生
李新章
我哥的“三个锃亮”,在他的朋友圈颇有名气。每天出门前,他总要做到发型、皮鞋和“座驾”都锃亮,人称“锃亮”先生,即使62岁了,仍保持着这一习惯。我比他小4岁,但与他一起时,常被误认为我是他哥。
我哥不仅外表年轻,且有一股不服老的韧劲。他干过基层电视台台长,开过广告公司,做过餐饮,承包过大食堂。退休那年,他突发奇想,要开个装潢公司。说干就干,从筹建到开业,短短三个月,他徒手拉起一支由水电工、瓦工、木匠、油漆工等11人组成的队伍。租好办公场所,首先面对的就是公司的装修。哥对工友们说,装潢公司的门面,就是我老板的门面,“锃亮”先生的公司必须锃亮。那时正值盛夏,楼宇结构的公司,没有可打开的窗户,38℃的天气,又没空调,闷热与不适可想而知。哥与工友们一起,挥汗如雨,在装修公司的同时,练就了“吃苦耐劳、品质至上”的精神。他第一年就成功签约189户,实现业绩3113万余元。第二年又高质量完成了230个家庭的装修任务。职工从起先的11人,扩编为如今的百余人。
哥曾说,我只有60岁,远没到安享晚年的时候。我的身体状况、能力与精力,足够有条件再干一番事业。我喜欢看到100多号工友,领到丰厚薪水时知足、幸福的表情;喜欢看到签约时,客户看着我时充满信任的目光;喜欢看到工程验收时,洋溢着对未来无比憧憬的面孔;喜欢看到经过团队的策划、努力,把冷冰冰、空荡荡的住房,变成时尚、温馨的家。我觉得,所有这些,远比传统观念里的退休生活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