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从生活点滴做起守护脑健康 一夜之间声音消失了  72小时内赶紧就诊 熬夜刷手机影响体重管理 斜视致三十载“社恐” 一小时微调“重启”人生 皮肤呼吸道告急 春季免疫调节与防护
第13版:康健园 2025-04-07

皮肤呼吸道告急 春季免疫调节与防护

图 IC

春季,两类“隐形健康刺客”正悄然侵袭。汗疱疹与花粉症这对季节性疾病,看似症状迥异,实则共同指向免疫系统的失衡。前者以顽固水疱和撕裂性脱皮困扰手足,60%患者伴随特应性体质;后者则以喷嚏风暴侵袭呼吸道,30%患者并发过敏性结膜炎。两者皆与环境变迁、免疫调节密切相关。

警惕“隐形刺痒”

解密汗疱疹防治攻略

每年春夏,指尖、掌心的透明小水疱让人备受煎熬。这种名为汗疱疹的湿疹虽不传染,但周期性瘙痒、脱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症状始于深层角质层的密集水疱,伴随蚁行般刺痒,搔抓易引发渗液感染,干涸期则形成疼痛裂隙。研究显示,60%患者伴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提示免疫紊乱是重要诱因。

临床上采用阶梯式治疗策略应对汗疱疹。急性期,未破溃水疱可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联合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短期点涂。瘙痒剧烈时,口服二代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脱屑期,要厚涂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临床数据显示,每日使用3次,可使皮肤含水量提升40%。合并感染时,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是首选。

当水疱转为浑浊脓疱或伴发热时,提示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及时就医。斑贴试验能筛查出82%的接触性过敏原,建议每年复发3次以上者进行检测。

随风飘至的烦恼

识别与应对花粉症

每年春季,不少人在姹紫嫣红中频频打喷嚏、流鼻涕,误将花粉症当作感冒治疗却未见好转。实际上,这是由花粉过敏引发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其本质是免疫系统对花粉等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而引起的疾病。

花粉直径仅10—100微米,可随风扩散数公里,即使家中无花卉也可能中招。杨树、柳树、柏树及禾本科植物是主要致敏源,花粉量庞大且粒径微小,易随着空气通过呼吸侵入呼吸道。研究显示,花粉高峰期每立方米空气含数万粒花粉,高危时段集中在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眼瘙痒等,与感冒区别在于:1.症状持续超过2周;2.伴随眼结膜充血;3.无发热咽痛。约30%患者并发过敏性结膜炎,10%—20%可能发展为哮喘,不可掉以轻心。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鼻腔喷雾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免疫疗法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治疗方式,一般需要持续2—3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治疗方法要求患者注射小量的过敏原以增加免疫系统对其的耐受性,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图 IC

张艳萍 朱佳琪 杨小蕾(上海长征医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