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盼(中国画) 知识的更新率 剪报 母亲的嘱托 老伴患了白内障 闲里淘乐
第16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5-04-07

闲里淘乐

□ 吴莉莉

冬日阳光和煦,闲来出门去附近绿地散步。那里常搞些小规模活动,办个什么节的,摊位摆有几十个,搭顶小帐篷,占地不过三四平方米,吃、喝、玩、乐一应俱全,颇受市民欢迎。那天办展的主题是“苏河湾·闲淘生活节”,彩旗招展,各种吹塑的卡通玩具左晃右动着迎客,气氛闹猛得很。卖朝鲜族打糕的壮汉抡起柄木锤,朝砧板上卖力地砸一大坨白米饭,边锤边吆喝:“延边的打糕!”卖手工编织绒线帽的,五花八门的帽子前围满了爱美的少女;卖贵州蜡染衣料的、卖小盆景小陶器的,件件玲珑可爱。更让我开眼界的是卖昆虫标本的摊位,单是装在玻璃小匣子里的那些形状各异的蝴蝶,在阳光的折射下翅翼色彩斑斓,就迷得人驻足不前。

摊尾端有卖旧相机的。说是旧相机,其实不很旧,都是近五六十年来的货,有单镜头、双镜头,单反机、卡片机,数码的、胶卷的,品相均蛮好。我家自从用上数码照相机后,几台旧的相机囤在防潮箱里多年,成了无用之物。从前置下它们不易,一直也没舍得扔。踱步至此,我随口问声摊主:“旧货收吗?”“要的,要的,你把实物拍我看看”,摊主马上应道。才聊了几句,他就欲加我微信。与陌生人互联,我本存戒心,见他态度认真,我也就加了。谁知到家不久,手机里便有头像闪烁:“阿姨,把你家的旧相机照片发过来”,没料那人盯得这么紧。随后的事,是谈钱。我不领旧相机买卖的市面,哪懂行情?只想着别被摊主斩要紧。一番装模作样的讨价还价,终以500大洋成交,旧物还能换钱,我不由得窃喜。翻出折叠式上海牌“203”、海鸥牌“DF”机,还有一部卡片机,试镜后性能完好无损,当年的包装盒、说明书、发票尚在。目睹旧物,几多回忆浮现脑海。一枝一叶总关情,发票、说明书我留下了,还留下一份纸质的曝光表卡片(除非摄影高手,当年拍照人工测光要参考曝光表数据)。没多时,摊主又发微信催货,说他是从杭州来的,摊位只能摆三天。包好旧相机装进购物小拖车,我一路拉去。有位正逛摊的阿姨看到这桩买卖,兴奋得音调也提高了八分:“哎呀!迭种旧东西阿拉屋里也有格,我回去拿过来卖给侬。”杭州老板与她搭得热络时,又来对小情侣。姑娘看中一款卡片机,小伙子忙不迭为姑娘去试机……杭州老板忙不过来,生意“起蓬头了。”

“鸡肋”式的旧物,谁家都有些,为它们找条出路倒伤脑筋。从前处理旧物,或是卖给来弄堂里收旧货的小贩子,他们肩挑扁担箩筐穿街走巷,拉长语调喊“耶呼也,卖——烂东西”;或是送到虬江路、襄阳路等旧货店,最有名的是淮海路上的“国旧”……俱往矣。如今想找家收旧货的也难,遇到这种便民式的小摊真不错。

生活理念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是踩着向前走的步子不能变。新视野、新呈现给我们带来的新生活方式。我本闲着散步,随意去淘乐,无意中撞了个“节”,又不经意中了却一件早该“断舍离”的麻烦事,闲淘中淘出个乐来,想想也高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