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蚕花满山。近日,第27届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在善琏镇含山未来合创谷举行。作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民俗里的湖州”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这场延续近千年的民间非遗活动,聚焦“轧蚕花”这一自发传承的民俗精髓,通过现代美学、青年创业与非遗技艺的多元碰撞,为千年蚕桑文化注入新时代的表达。
当天,含山脚下人声鼎沸,蚕农手持竹篮,头戴蚕花发饰,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沿袭“轧蚕花”习俗,祈愿蚕桑丰收、五谷丰登。祈福大典结束后,身着蚕丝华服的蚕花娘娘携蚕花妆造惊艳亮相,发髻融合当季花卉与蝴蝶元素,传递着破茧成蝶的勇气与万物兴旺的美好愿景。
祈福游园会中,演职人员身着古典服饰,引领游客穿梭于古风市集,品尝麦芽塌饼、善琏馄饨等特色美食,赏民俗表演,祈福许愿,享受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最吸睛的当属“百人扎蚕花体验区”,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游客学习蚕花扎制技艺,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00后游客小林头戴蚕花,手持直播杆对镜头说:“这才是文化和潮流!姐妹们都来这里‘轧’出美丽。”
千年蚕乡,因一朵花的蜕变焕发新生。正如活动策划人之一的含山未来合创谷负责人吴孟君所说:“蚕花从来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群众眼里的风景和手里的生计,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年轻人的创意,构建起‘人文体验—艺术创作—产业孵化’的全链条生态。”
“感觉这里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剥丝抽茧、湖笔水盆等传统技艺体现了江南文化的柔美气质。”上海游客张女士说。
含山作为中国蚕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蚕花圣地”,是受庇佑的福地,种桑养蚕已有4700余年。自唐宋起,每到清明时分,数万蚕农会涌上含山“轧蚕花”“祭蚕神”,期许把蚕花喜气带回来,这一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形成了含山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轧蚕花”。近几年,“含山蚕花节”又将非遗民俗文化、传统美食文化、亲子研学体验等有机结合,演变为融合民俗、非遗与春光的经典节日。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宋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