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星期日
文化交流 流淌的是爱 不露面的他们为何受赞誉 不仅仅是音乐盛宴 更是艺术互鉴案例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04-08

不仅仅是音乐盛宴 更是艺术互鉴案例

歌剧《茶花女》剧照 记者 王凯 摄

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步入尾声。昨晚,由上音歌剧院联合世界十大歌剧节之一萨翁林纳歌剧节共同打造,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的歌剧《茶花女》“明星版”亮相。这部由中外艺术家加盟,上音师生共同参与的经典,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中外艺术交流互鉴的生动范例。

本届“上海之春”,国际交流演出数量占比超过30%,中外携手打造《茶花女》、举办“中意音乐交流展演季”等活动,不仅提升了“上海之春”的国际性和影响力,也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注入了新动能。

西方陶笛演绎中国民歌

陶笛,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中共有的乐器。西方流行的陶笛以意大利陶笛为主,诞生于1853年——也正是意大利博洛尼亚GOB陶笛七重奏诞生之时。中国陶笛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

3月30日,首次亮相“上海之春”的这支意大利陶笛乐团,在上海音乐厅以七个声部精妙对话,呈现多幕剧,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时空交错、东西汇融(见图)。

陶笛由天然黏土烧制而成,音色空灵如风铃、温暖如人声,七重奏的合鸣就像泥土在歌唱,展现出最原始纯净的音乐生命力。第一幕“古典荣耀”以亨德尔的《沙巴女王》华丽开场,庄重宏大的旋律将人们带回18世纪的欧洲宫廷。第二幕“意大利狂欢”,以激情四溢的塔兰泰拉舞曲和《缆车》的欢快节奏将地中海的热情与活力尽情展现。

意大利演奏家特意在“东方奇遇”一幕中,吹出中国民歌联奏,还精心改编了陪伴几代人成长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演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他们尝试用陶笛模拟竹笛、马头琴的韵味,让意式浪漫邂逅东方诗意。

“其实中国也有陶笛,在陕西半坡遗址还出土过陶哨。”音乐会现场,来自上海音乐家协会陶笛艺术团的小朋友绘声绘色地演绎了四首中外名歌,他们对陶笛历史、特质、音色如数家珍。外国艺术家和中国孩子同台,吹奏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陶笛,也是一次以陶土为媒介的文明互鉴。

电影交响吸引中意青年

清明假期中,意大利艺术家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献上了三台风格迥异又别致的演出,让奉贤居民和游客感受意大利音乐的浪漫和激情。率先登场的《意大利托斯卡尼尼NEXT管弦乐团电影交响主题音乐会》将电影与交响乐融合。从范格里斯科幻电影《银翼杀手》的迷幻音色,到皮亚佐拉《自由探戈》的动感节奏,从尼诺·罗塔《教父》的深邃叙事,到汉斯·齐默《星际穿越》的宇宙回想。熟悉又充满氛围感的电影配乐,不仅吸引了周围居民,更迎来了从市区赶来听音乐会的青年人。

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NEXT交响乐团”,围绕“跨界创新”这一关键词将古典乐与流行、爵士、探戈、摇滚和多媒体艺术融合。台上,来自意大利的90后用他们的视角解读演绎经典;台下,中国90后观众在音符中感受共鸣,台上台下相互呼应,中意两国年轻人通过音乐实现跨越国界的深度碰撞。

此外,《意大利著名钢琴家独奏音乐会》展现了意大利式的浪漫与激情,而《意大利贾科莫·甘泽利爵士三重奏》则以爵士乐独特韵味和即兴演奏风格,打破传统音乐的束缚,带来全新体验。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