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一新楼盘吸引众多购房者关注 杨玉红 摄
某楼盘样板间大面宽客厅抢眼 杨玉红 摄
本报记者 杨玉红 裘颖琼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纳入民生工程重点任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被视为“好房子”标准的《住宅项目规范》,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究竟什么样的房子堪称“好房子”?“好房子”是否就等同于新房子?它又该如何托起大众的美好生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期深入多个售楼处与房产中介门店,随机采访了数十位购房者,探寻他们对“好房子”的期待。
“层高高、户型活”受青睐
上周五,记者踏入世博园内一处新楼盘的售楼处,即便正值工作日中午,现场依旧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项目工作人员贾先生透露:“本批次我们推出228套房源,目前已接待3000多组看房者。为给看房者提供优质参观体验,我们提前帮他们预约具体时段,安排一对一讲解咨询服务。”
“我偏爱层高高些的房子,这也是我关注这个新盘的主因。该项目层高3.05米,在当下新房市场较为少见。”刚参观完样板房的华女士直言,过去半年,她参观过十多个新房样本间,好多房屋层高2.7米左右,空间压抑感明显。“考虑到未来业主铺设地暖等需求,真心希望有更多高层高房源面市。”
除层高外,灵活多变的户型也备受购房者青睐。该项目推出的两个户型样板间里,140平方米的“3+1”户型人气爆棚。贾先生称:“目前,我接待了200多组客户,其中约三分之二参观者明确表示更喜欢‘3+1’户型。”区别于常规三房两厅,“3+1”户型客厅面积更大,约有60平方米,且客厅一侧顶部预装吊轨,后续装上移门,便能隔出约18平方米独立空间。这个空间用途多样,既可以用作客房,招待来访的亲朋好友;也能打造成书房,为业主营造静谧的阅读、办公环境,契合二孩家庭、三代同堂等多样化客群的居住需求。
选房,其实是选生活方式
“小区会提供哪些配套设施?”“使用公共设施需要额外付费吗?”“小区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在浦东新区张江板块某新楼盘的售楼处,不少看房者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以及未来的物业管理上。
“我们选择房屋,也是选择未来10—20年的生活方式。”看房者肖女士的话语,道出了众多购房者的心声。该项目不仅配备健身房、壁球馆、室内常温游泳池等运动场馆,还设有儿童活动区、宴会厅、公共厨房等配套设施,且全部免费向业主开放。肖女士憧憬道:“以后家人过生日,能邀请亲友来小区会所欢聚,感觉自家的会客厅一下子扩容了好多,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项目工作人员潘先生介绍,项目毗邻张江科学城,潜在购房人群多为高学历新上海人。为精准契合客群需求,前期团队展开充分市场调研,发现100至110平方米的三房两卫户型最受青睐,能满足这些年轻家庭未来15年的生活所需。考虑到年轻人社交需求旺盛,项目团队着重发力打造会所配套,为住户提供更多运动、社交的公共空间,助力邻里间搭建情感桥梁,让社区生活充满活力与温度,真正实现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品质跨越。
只要品质好,次新房也抢手
“好房子”就必然意味着是新房子吗?记者在浦东新区花木板块、塘桥板块多家门店调查发现,房龄15年左右的次新房同样备受购房者关注。
花木板块某中介门店负责人潘雪莲称:“近两个月,不少看房者明确指定关注区域内某些次新房楼盘,房源一挂上网,一天就能接待十多组购房者看房。”这些小区大多建于2011年前,不少房屋层高超3.1米,“大客厅、小房间”的设计有效保障了居住的私密性。区域内不少二手房成交周期超三个月,而这些小区房源近期成交周期大幅压缩至一个月左右。
浦建路上某中介门店负责人汪先生表示:“房屋品质高、房价波动小,是不少购房者选房的重要标准。很多置换客群会优先考虑本区域次新房,房价稳定、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高是关键因素。置换客群涉及连环置业,买房卖房存在时间差,这类高品质次新房优势尽显。”
中原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今年3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2.69万套,月度成交套数创2021年8月以来新高。成交数据显示,70至144平方米改善型住宅始终占据市场主流,连续3年占比超半数,是二手交易市场的中坚力量。成熟社区周边商业、交通、学校、医疗等配套齐全,对置换客颇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