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新舞台 36岁的“寂寞大神”宣布退役 王励勤:励精图治 天道酬勤
第13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5-04-24
“乒乓劳模”又有新头衔

王励勤:励精图治 天道酬勤

王励勤樊振东在“国球进社区”活动中上阵挥拍

王励勤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公开赛开幕式上发言

王励勤的名字,取自“励精图治、天道酬勤”之意。球迷喜欢称他为“大力”,颇有“大力出奇迹”的味道。

昨天,中国乒乓球协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刘国梁辞去中国乒协主席职务的申请,选举王励勤为新任主席。

回顾本报对王励勤几十年来的追踪报道,从少年“出道”,到家门口勇夺世乒赛冠军,再到回归上海体坛……一个个细节镜头还原真实的“王大力”,这位上海籍奥运冠军正登上人生新舞台。

责任扛肩头

王励勤家的柜子里,珍藏着一块白海绵,上面标记着生产日期、批号以及他的名字。现在这款白海绵,早已绝迹。那是王励勤反手第一次改技术时,红双喜为他量身定做的。无论是红双喜的白海绵,还是红双喜“狂飚王”底板,记录着王励勤30年乒乓生涯中,一次次遭遇低谷后顽强爬起、重新出发的心路历程。

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他是个重情念旧之人,而这背后,是他对乒乓球事业始终如一的强烈责任心。

运动员时期,王励勤堪称国家队里的“劳模”。后来进入国家队的许昕、马龙,与他曾共同师从主管教练秦志戬。秦志戬曾多次感慨:“王励勤的勤勉,是许昕、马龙等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国家队需要这样的榜样。”

30年的乒乓生涯,王励勤共获得16个世界冠军头衔,无愧于中国乒坛“常青树”的称号。即便在2012年无缘伦敦奥运会后,他也继续留在队里“传帮带”。说直白点,就是陪练。马龙有阵子连续输球,情绪落到低谷,王励勤会主动找他谈心。比赛期间,他和许昕同屋,作为老大哥,化身“心理按摩师”,为许昕排忧解难。

王励勤还在为什么奋斗?很简单,“因为责任。”在队员们心中,王励勤永远是那个值得信赖的带头大哥,“像力哥那样拼搏,像力哥那样永不言败”成为大家的共同信念。

2021年12月,王励勤被任命为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樊振东在上海安家落户,成为上海男乒一员,从训练到生活,“王主任”巨细靡遗,始终关注樊振东的点点滴滴。而在去年巴黎奥运会上,樊振东夺得男单冠军后,走向看台与王励勤互动的一幕令人动容——王励勤透过栏杆,喜悦地摸了摸樊振东的脸颊,这一画面被无数球迷点赞。从许昕到樊振东,每一次国际大赛,王励勤都会亲自率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成为球员们最坚实可靠的后盾。

更令人欣喜的是,岁末年初,中国乒超联赛总决赛在上海体育馆举行。时隔二十年,上海再次迎来乒乓盛宴,开票当日门票便销售一空。站在万体馆的舞台上,王励勤感慨万千,将全国最高水平赛事带回上海的心愿终于实现。

第二次创业

从球员到管理者,“新的工作岗位对我来说是第二次创业。”王励勤曾向记者如此形容。他深知,发展群众乒乓球运动与提升竞技体育水平需“两条腿走路”,既要快速推进,又要稳步前行。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公开赛,作为上海参与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的群众体育赛事,王励勤见证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每一次乒乓赛,王励勤往往是最早抵达、最晚离开。赛前协调各类事宜,赛后接受球迷的签名,而比赛中更是看得津津有味。

成为上海市乒协会长后的第二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从一年一次,升级成了一年两届。他解释道:“市乒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希望通过增加赛事频次、不断创新赛事,让更多人参与到乒乓运动中来。”后来,奥运冠军刘诗雯、许昕等也纷纷加入这一赛事,王励勤热情欢迎:“我们期待与更多专业运动员合作,邀请大家从不同层面参与,共同享受乒乓球带来的快乐。”

刚回上海时,王励勤去青少年体校走访了一圈,对于上海乒乓的后备力量深感担忧。但他没有丝毫懈怠,将青少年培养计划逐步付诸实践,如今已初见成效。

从一件小事便能看出王励勤对青少年培养的重视。在女儿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尽管事务繁忙,他仍积极响应学校安排,抽空排练并登台,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乒乓操,以实际行动在幼儿群体中推广乒乓球运动。

今年,全运会首设乒乓球青少年组。上个月,由曹乒校和中乒院小将组成的青少年队,在一线队主教练张洋的带领下,取得优异成绩,部分脱颖而出的小球员将首次登上全运会的舞台。

此外,由王励勤联合本报打造的上海市帕金森乒乓球锦标赛,也成为一道光,照亮更多人对帕金森病的认知盲区。如今,上海的群众乒乓球赛事体系丰富多样,涵盖成人、青少年、老年人赛事,还有手机、沙滩乒乓球等趣味赛事,以及专门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赛事,真正实现了乒乓球运动在各类人群中的广泛普及。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