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是创新引擎。昨天,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总部面对面”系列采访走进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感受跨国企业如何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在上海深化“本土创新”,服务全球。
作为科思创全球三大创新枢纽之一,亚太创新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研发支持,通过高科技塑料研发助力中国绿色转型,推动全球循环经济发展进程。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雷焕丽介绍,截至2024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超过40亿欧元,中国也已成为公司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其中,上海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里不仅拥有科思创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也是公司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部,以及亚太创新中心所在地。
何为“循环经济”?雷焕丽解释:通过提高汽车零件使用消费后回收原料的比例,来实现减碳目标。循环经济可制造出高附加值的“二次生命”。案例来自上海本土创新,如今已服务全球市场。日前,作为该项目的最新成果,科思创已成功推出采用汽车报废车灯回收制成的消费后再生(PCR)聚碳酸酯材料系列,并携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以及蔚来、大众等汽车合作伙伴,打造车用塑料回收闭环商业模式。
科思创和中国的缘分,源于2001年11月。随后的二十余年里,伴随着中国及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科思创以上海为根基,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不断扩张产业版图。2010年,公司宣布增加投资10亿欧元大幅提升上海一体化基地产能。一年后,公司将聚碳酸酯业务部的全球总部从德国勒沃库森迁至上海。
如今,上海一体化基地已成为公司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生产基地,拥有12座配备先进生产技术的工厂,覆盖公司主要产品线。上海基地也是科思创欧洲以外首个工艺技术中心的所在地,基于“本地为本地”及“本地为全球”的概念开发定制化工艺技术解决方案。除了规模和工艺,上海基地也积极拥抱绿色能源,绿电使用占比已超30%。科思创聚合物开发中心也已成为公司亚太创新中心。
三年前的第五届进博会上,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宣布作为中国地区总部正式揭幕并投入运营。此后,住友制药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速,已在苏州开设工厂,将更多海外成品药物提供给中国患者。
住友制药中国董事长兼总裁纐缬义隆说,近年来,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欢迎进口创新药,在审批提速的同时,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比如,住友制药在华研发的抗生素“信乐妥”(醋酸来法莫林)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预计今年有望上市。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