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利鸿
电影《哪吒2》大热,人们纷纷前去观影,亲朋好友相见,总要谈论一番。这情景,不禁让我想起五十年前我们嘉兴人到上海枫泾看电影的情景。
那时电影资源匮乏,国产故事片是老一套,进口的相对好些,人们观看热情高一些,其中几部几乎是人人观看。
先是罗马尼亚故事片《多瑙河之波》。片子是轮映的,上海是直辖市,比浙江嘉兴要早放一段时间。不久,有消息传到嘉兴:《多瑙河之波》非常精彩好看,里面有不少男女拥抱镜头。嘉兴的青年人听到,心里痒痒的。他们将目光投到了枫泾。这个上海的小镇贴着浙江地界,距嘉兴城区只有三十多公里。于是有十几天的晚上,每天都有几百嘉兴人骑自行车到枫泾看电影。这批人以新三届为主,因为他们已工作了几年,有点积蓄,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他们呼朋唤友,挤爆了枫泾小镇。有女朋友的,一定要叫上同去,认为与女朋友一起看《多瑙河之波》,是非常有情调的事。
这个场面一年后又重演了一次。1974年,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先后在中国各地放映。按惯例,上海是第一批,比嘉兴先放。不久,又传来消息:《卖花姑娘》苦情得不得了,哭得来要用掉三块绢头(手帕)。于是,熟悉的套路再来一遍,只是,队伍更壮大了,夹杂了许多农民和知青。不过,带女朋友的热情不如上一次了。去的路上人们嘻嘻哈哈,热闹非凡;而回来的路上,人们都沉默寡言,低头猛骑,因为电影太苦情了,忍住不哭就不易了……
转眼数十年,现在看电影是稀松平常了,可以手机上点点,逛好商场吃完大餐后再去看,当年骑车三十公里看电影的场景,已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