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赋能家庭教育”为主要议题,华东师范大学昨天举行论坛。相关专家在会上发布了一款能模拟不同气质类型的“AI娃”,可供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行练习,即该用什么方法、什么语言才能做好有效的亲子沟通,在面对熊孩子时也能“一招制胜”。
家庭会议有“工具包”
作为上海在今年“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华东师大家庭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学院组织了这场“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主题论坛。主持人现场提问:“你们家有多久没开过家庭会议了?”不料,众多与会家长、教师表示,现在的孩子多难沟通啊,开个家庭会议又能解决多少问题?
“一次高质量的家庭会议胜过十次碎片化的说教。”会议前,曾参与过华东师大有关“开好家庭会议”活动的七宝明强小学家长表示:“现在孩子在遇到亲子矛盾时会主动说‘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家庭会议上讨论吧’,这种改变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很惊喜。”
“家庭会议怎么开?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坐在面前听爸妈轮番说教。大家可以扫码领取‘会议工具包’,里面有开好家庭会议的操作手册,还有视频指导及案例讲解。”主办方表示,要让开好家庭会议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常态。
错误认知家庭教育
有不少家长看似懂不少家庭教育的道理,但终究还是解决不了孩子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以这样的开场白提醒家长,可能大家一开始就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错误认知。她连发两个问题:“家庭教育是不是就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不是就该紧跟学校教育的步骤?”对这两个问题,张艳萍坦言事先专门请教了AI工具,结果出人意料。比如,她问大模型语言搜索工具Kimi:“家庭教育的关键词和核心要点是什么?”Kimi给出的答案中包含学业的只有“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条,其余内容都不是直接跟学业相关。同样的问题再问DeepSeek和豆包,也大多是围绕对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对孩子的价值观培养、做好一家人的有效沟通等内容展开,很少涉及考试、成绩等。张艳萍说,学校教育有学校的核心任务,家庭教育有家庭的侧重点,如果家庭教育只是一味跟着学校教育的节奏和任务,那么,其他应该由家庭去完成的教育目标,就可能被搁置、推迟甚至被忽略掉。
找到沟通难题密钥
正是看准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问题、提供方案的高效率,“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3.0版昨天亮相。这款俗称“AI娃”的系统,实现了“气质类型匹配”,开创了用AI模拟训练家长做好与孩子个性化沟通的新范式。华东师大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闫寒冰介绍,通常在同样的情境下,用同样的语言去说教孩子,会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给出的反馈是不一样的。家长们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而“知心慧语”3.0版可以帮助家长更精准地找到解决亲子沟通难题的密钥。
专家们当场演示,请出24个不同气质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AI娃”登台,它们会运用算法模拟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等四大气质类型孩子的典型语言特征与行为方式,根据“家长”的对话内容调整各自的回应节奏和对问题的认识程度。研发专家说,对家长的问话、训话,孩子不可能有问必答和完全照办,有的孩子会沉默、会走神,甚至还会直接回怼“我不想说话,我想一个人待一会儿”,还有的孩子属于很敏感、爱生气、易暴怒或“打死也不说”的性格,有了“AI娃”作陪练,家长可以实战演练怎样去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和周旋,从而将学到的亲子交流技能迁移到真实的家庭教育中。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