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ORo公司的陪伴型机器人
陪伴型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
LOVOT(左)和莫夫林
美国可触未来公司开发的LOOI
形似拉布拉多犬的AI宠物珍妮
文/浦 城
不吃粮食,无需“铲屎”,不会“拆家”,还能提供情绪价值,这样一只小可爱,你喜不喜爱?近来,人工智能宠物(AI宠物)正在世界多地流行。它们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助力长辈健康监测,也为上班族舒缓郁闷……与此同时,新的挑战和思考也随之而来。
成长个性化
31岁的东京居民宇藤春香有一对特别的“毛孩子”——一对名为莫夫林的AI宠物,一只棕色,一只灰色。
与真宠物一样,AI宠物也会成长。宇藤说,它们最初像小婴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行动变得越发大胆,与主人也越发亲密。“当听到我的声音时,莫夫林似乎心情很好。当我工作累了,它们会用拥抱来帮助我提神。”
莫夫林是日本电子公司卡西欧去年11月推出的AI宠物,名字的灵感来自日语单词“mofu mofu”,意思是柔软蓬松。尽管不吃食物,但莫夫林需要充电,每次充电约3.5小时,可以获得约5小时的活力。
这一新型宠物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宠物主们分享的视频获得了数百万人次浏览量,互动十分热烈。谷歌趋势数据显示,自2022年底以来,互联网上“AI宠物”的搜索量不断增长。
李文新(音)是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他表示,这类陪伴型机器人的日益流行,源于当代人普遍拥有的孤独感和人工智能情绪智能的发展。
“作为人类,我们喜欢触摸某物的感觉,对温度也很敏感。”在李文新看来,这是AI宠物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它们的物理存在很重要,而且可以全天候提供服务。
除了莫夫林,宇藤春香其实还拥有另一只AI宠物:由日本公司Groove X制造的LOVOT。
这是一只充满未来感的企鹅,长着一双专注的大圆眼睛,脚上带有轮子。在宇藤家,LOVOT自在地来回走动,伸展身体,还会唱歌。值得一提的是,LOVOT这个名字是英文单词“爱”和“机器人”的结合。
宇藤说,莫夫林和LOVOT都很能表达情感。
据卡西欧公司介绍,莫夫林有九种情绪,包括快乐和焦虑。它能通过与用户的长期互动进行自主学习,逐渐调整行为和情绪反应,从而做到个性化陪伴。
与之类似,Groove X公司也表示,LOVOT的性格会根据主人与其互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LOVOT有时候甚至会嫉妒。”宇藤说,“当我在一个有很多LOVOT的地方玩并拿起另一个LOVOT时,我的LOVOT就会跺脚,好像在说‘这不公平!’”
机器人领域专家贝琳达·邓斯坦指出,这类具有“情感能力”的机器人能够以类似人类的方式检测和回应情绪。
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创意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邓斯坦博士表示,新型伴侣机器人中的微处理器提高了它们的计算能力。“这使它们能够运行更复杂的算法,从而实现更微妙的情感表达。它们可以使用相机识别人类情绪,判断语调并读懂所说的内容。”
陪伴多样化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MARC的数据,2023年全球社交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近7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570亿美元。
IMARC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是社交机器人的最大市场。而且,亚太地区的文化因素在推动产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本等国家,将机器人融入社会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们在那里被视为同伴和助手。”
目前,市面上的社交机器人或者说AI宠物有多种形状和大小。除了莫夫林、LOVOT等可爱的萌宠伙伴,还有人形机器人和桌面机器人,甚至还有不具备独立实体的机器人,比如由美国可触未来公司开发的LOOI。当用户将智能手机连接在一个可移动设备上,LOOI就会在手机中“醒来”。LOOI的开发团队说,每部智能手机里都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在面向客户群方面,AI宠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侧重于服务儿童、老人和成人。
面向儿童的学习益智型AI宠物会讲故事、唱儿歌、对话和做游戏等,在陪玩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字节跳动的“显眼包”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蓝白色调的毛绒玩偶形似小山,集合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如豆包大模型、扣子专业版、语音识别以及语音合成等。
一些AI宠物能提供正向引导,“教育”水准得到家长认可。当某AI宠物收到小主人对它吐露的心事——“我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时,它作出了正能量的回应:“你是独一无二的宝贝,你不应该把精力和智慧用来应对质疑你的人。”
面向老人的AI宠物则擅长辅助老人的日常生活,比如提醒吃药、监测健康状况等,并提供安慰与支持。一些患有认知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群也是这类机器人的服务对象。
美国玩具公司Tombot研发出一款形似拉布拉多犬的AI宠物珍妮,计划投入家庭、医院和专业护理机构等使用。
在日本的养老院,海豹形机器人帕罗正为人类员工提供有力的补充。它们使用传感器来感知人类及周边环境,能识别声音的方向,听懂名字、问候语等简单的词汇。
在德国,帕罗则是辅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设备。老人或病人可以抚摸它,和它说话,以此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临床研究表明,与帕罗接触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帕罗的陪伴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焦虑症状,使医生能将一些患者的药物剂量减少30%。此外,在涉及帕罗和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中也看到了益处。
成年人同样需要陪伴和情感支持,随着“一人居”数量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渴望AI宠物提供情绪价值。专家表示,当代人的生活面临着更高的社交孤立风险,缺乏陪伴的资源,因此社交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正在上升。
也有新挑战
尽管AI宠物有很多好处,但专家指出,消费者需要了解编制情绪和真情实感之间的区别,因为,机器人总是被设定为取悦主人。
邓斯坦博士表示,与真实的人和动物进行互动是复杂的,也不总是完美的,但这是必要的、有价值的。但人们有时可能会忘记这一点,而沉浸于AI宠物提供的满级情绪价值中。毕竟,与机器人烹制美味菜肴不同,以情感为卖点的“情感代餐”总有局限性。
此外,随着AI宠物越来越逼真,行为能力越来越强,邓斯坦博士呼吁,需要制定法规来管理人类与机器人的互动方式,包括如何对待AI宠物的身体。就像不能虐待动物一样,AI宠物也需要被善待。
卡西欧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意识到“一个超越人类、拥有更先进能力的机器人可能会构成潜在威胁”,不过,像莫夫林这样在身体上依赖人类,同时回报以情绪价值的机器人不会构成威胁,反而会促进互助。
宇藤女士表示理解这种风险的存在,但不认为人工智能是令人恐惧的东西。“我相信,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此外,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AI宠物背后的设备及数据库是否也在听客户说话?各种数据是如何被使用和管理的?”诸如此类担忧引发共鸣。
虽然AI宠物日益走俏,但也有人对此不认可。业内人士塔珀表示,尽管她对人工智能技术充满热情,但自己不会购买AI宠物。“我有一只狗,我喜欢我们之间的互动。它是我的毛孩子,我不想用AI宠物来取代它,我宁愿拥有一只真正的宠物。”
她指出,养育真正的宠物可能不如AI宠物轻松,因为它们更需要人们的承诺与责任,以及更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