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心语·灵魂告白(宣纸水墨) 千年文明的秩序密码 被“抢”走的E区1排1座 “恋爱脑” 王尔德在巴黎的最后时光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6-29

千年文明的秩序密码

刘铁峰

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规矩,本是木工校正方圆的器具,历经千年流转,早已超越工具范畴,化作贯穿文明的隐秘骨架,成为规范行为、构建秩序的准则。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写道:“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从国家运转到个人言行,皆在规矩的规制之中。

规矩是道德的具象体现。在上海的公交车上,常有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让座;家庭聚餐时,长辈先动筷的传统仍在延续。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是尊老爱幼美德的生动写照。古人秉持“平生不失规矩”的理念,将道德融入生活点滴。《论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当道德被具象为规矩,人们在日常践行中,便能将外在规范内化为道德自觉,让文明代代相传。

群体协作中,规矩化作纪律。刘邦入关“约法三章”,三条简单规矩,却迅速稳定了社会秩序,赢得民心;毛泽东在桂东雷打石宣布纪律,后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胜利的基石。反观李自成,进京后军队纪律松弛,烧杀抢掠,短短四十余天便兵败,留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教训。

制度是规矩的理性升华。新加坡因其严苛法律和完备监管闻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都会面临高额罚款,这让城市整洁有序,也让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中国香港凭借健全法治体系,在金融、商业等领域制定细致规则,持续吸引全球资本。

诚信与规矩相辅相成。北京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历经三百年屹立不倒;而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最终破产倒闭。商业世界的正反案例警示我们:一旦失守诚信规矩,信任大厦必将崩塌。

家庭是规矩的摇篮。《颜氏家训》从修身、齐家等多方面立下家规,成为家庭教育典范;《后汉书》中,陈蕃“扫天下”的豪言,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反问点醒,道出从小事践行规矩的重要性。近代梁启超言传身教,育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民间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年的规矩培养,对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大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明确要求“廉洁齐家”。

规矩不仅存在于庙堂之上,更扎根市井生活。银行的“一米线”守护隐私,餐厅里自觉排队彰显礼仪,红绿灯下有序通行保障交通。这些不成文的约定俗成,构成社会和谐的底层逻辑。

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到殷商甲骨卜辞中的祭祀仪轨;从《周礼》“以礼防民”,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规矩始终是文明的骨架。它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是穿越时空的无形契约,矫正着行为,也端正着人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