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婧
上学时候做过一段时间上海民国时期电影史的研究课题,也因此很是钟爱上海的“梧桐区”。我的德国医生朋友也是同好,她的小女儿去年终于从德国的医学院毕业实习了,她也卸下了人生重担,预备来年找个时间在上海好好住上一段时间,享受一下独属于她自己的时光。前段时间我们又聊起这个话题,朋友问起我现在最喜欢上海哪里?几乎是不假思索,“大学路”三个字便脱口而出。
爱一个地方,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与氛围,也可能是由许多不经意的瞬间累积而成的。尤记得十几年前,日内瓦还没有直飞上海的航班,我总是要先飞北京,然后再转机来到上海。十几个小时的路途遥远颠簸,自是满身疲惫。朋友茹告诉我,上海有一个能解乏休憩的好地方——大学路。茹是我在韩国念书时的室友,我们曾经一起住在首尔的大学路附近,在那里留下了许多青春的美好回忆。而上海的大学路,又成了我们老友重逢的地方,这也算是一种奇妙的联结和缘分。
我们在大学路餐馆的二楼临窗而坐,藉了靠枕半倚着,抬头就能望见成片的法国梧桐树荫,深深浅浅的,灼烁闪动。阳光透过绿叶细缝,在桌上泄下些许细碎的金光,微风挟着草木清香拂过面庞点缀人身,倒当真是有种熨帖的恬静与诗意。茹与我说起了毕业回国后这几年在上海的发展与经历,我亦与她说起在瑞士的学习与生活见闻,不知不觉竟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宁静的下午,旅途的疲惫也在不知不觉中一扫而光。那时候我们曾约定,每年都要在大学路见上一面。可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得到几年之后命运轮转,她就此消失于茫茫人海之中……
2023年再度来到上海,因缘际遇,后来有幸在大学路的大隐书局做了一场新书讲座。讲座的前一夜,我特意一个人来到大学路散步。路过一家花店,被蓊勃的花香所吸引,进店驻足观赏。一大片的复古玻璃窗下,簇拥着盛开的芍药与玫瑰。灯光幽澹洒落而下,花影映在洁白的墙面上影影绰绰的,朦胧而又扶疏。店主是个95年的上海本地女孩子,小小一隅在她打理之下显得井井有条。我算是不可一日无花之人,即便在外住酒店也一定会在矿泉水瓶里插花点缀一番。在店主介绍之下,一眼便相中了粉色玫瑰。不过三两枝而已呢,店主也是笑意盈盈地打包成花束,再细细捻上一枚漂亮的蝴蝶结绸缎,这便是上海女孩子的玲珑剔透了。去年冬天我来上海培训的时候,再度光顾了这家花店,店主脸上的笑容更甚。从她口中得知,这两年店里生意还不错,如今又在别的地方开了分店。虽是于茫茫人海间萍水相逢,却也由衷为她感到高兴。
另一个与我一样喜欢大学路的,大概就是我的女儿Miu了。Miu今年刚满9岁,她在美国出生,新加坡长大,这些年已经陆续走过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虽然广阔,可她对上海和大学路的钟意却也是独一份的。Miu很爱大学路猫咖里的猫咪们,每逢假期回中国探亲,到大学路看猫成了她最惦念的事。她原本比较害怕学习中文,方方正正的汉字总让她觉得难于上青天。而自打爱上大学路的猫咪以后,她慢慢开始找到了学中文的乐趣。譬如,她可以识得每一只猫咪的名字,并且能够准确无误地写出来;而猫咖附近的路牌、店名甚至是一些广告内容,她依稀也可以辨识,这些都让她倍感成就,大约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去年圣诞离开上海的时候,Miu坐在车子里望着大学路所在的方向哭了。她那小小的心里,竟也开始有了不舍和牵挂。今年新加坡学校夏季假期还未到,她的心却早已经飞到了两千多公里外的大学路上。猫咖里有一只十几岁的黑白花猫,它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因为行动不便,总喜欢窝在Miu的怀里瞌睡。Miu有些担心大半年未见,花猫已经不记得她了。我笑着宽慰她,有缘千里来相会。若是有缘,花猫肯定还是记得她的。Miu有些似懂非懂,但她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将来长大了她想做一名动物医生,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猫咪。
就是如此这般,与大学路,与上海,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