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蓉
雁荡山离上海不远,总觉得随时可以去,故此一年拖一年,这次终于成行。
景区附近的响岭头村,几乎家家都开民宿或餐馆。我住的那家可谓真正意义上的民宿,主人一家三口与我们一同住在四楼。夫妻俩平时正常上班,周末过来搭把手,日常事务由婆婆打理。老太太只会说本地话,干活却极利索。四天的早餐完全不重样:粉干、面、饺子、粥和麦饼。粉干是细米粉,亮白的米粉中点缀着鲜黄的炒鸡蛋、蛤蜊、虾干和芹菜。清早一碗粉干汤下肚,看世界的眼光都柔和下来。
从方洞走到灵岩是经典路线。方洞并非穿透式的洞穴,而是悬崖上凹进去的一个山洞,从正面看洞口是方形的,这便是名称的由来。方洞最高处的岩洞里供奉的是道教的神像。正中一尊“胡公大帝”,查了资料才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胡则,是一位北宋的清官。神界和凡间似乎并无森严的壁垒,走在“银崖天廊”绝壁栈道上也是这样的感觉,仿佛在天庭信步,但右下方就是满目苍翠的村落,袅袅炊烟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心里便不觉寂寞。建于两个悬崖之间,跨度100多米的悬空铁索桥“天空之桥”,虽让人有些忐忑,但你知道这不算冒险。
寻到小龙湫,从涧底仰望,往下投射的自然光给人一种神秘感。小龙湫水势不大却有丝丝凉意。有只小鸟在水潭附近梳理羽毛,尾羽展开是漂亮的赤金色。它懂得和人维持着安全距离,神情相当倨傲。写生的人将画架和颜料摊在一块略为平坦的岩石上,久久未归。黄昏时的灵峰,山形的轮廓被金色的夕光涂抹得十分柔和,峭壁的岩石则呈现出国画中斧劈皴的肌理。远处有白墙黛瓦的房屋,近处是油菜田,木栈道旁一簇簇蔷薇开得正盛。
去楠溪江,不为漂流,只想到古村落转转。林坑的游客不少,但村里人日常生活的痕迹明显,还是颇有看头。走进村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溪流,一群麻鸭在水中嬉戏。古老的石桥名为“永安桥”。那天阳光炽热,村民们在桥栏上用巨大的笸箩晾晒笋干、红豆、菜干和干面,其中有一箩灰紫色的面条,每把面条都整齐地盘成S形,让我联想起旧时美女头上的横S髻。S形的作用也许只是避免面条粘连,但这造型美得近乎艺术。午饭在村里吃农家菜,点了棱角丝瓜和一条稻花鱼。问老板鱼的品种,他只说是鱼苗在稻田里放养的。那条鱼煮熟了仍是淡金色的,鱼尾橙红,让我几乎疑心自己误食了一条锦鲤。
不走高速,是想近距离看看附近的山水。山路边野生蔷薇、绣球和络石随处可见。恰逢油桐花季,车子开到公路转角,与路旁的一棵油桐树齐高。停在路边,一阵风过,雪白的油桐花簌簌飘落,很快树下就积起一层白花。后来与玉环的友人说起,他说小时候常到山上捡油桐果,拴在绳子的两端,甩起来恍若武侠小说中的流星锤。前一日下过大雨,路过一个不知名的瀑布,远远地就听到水声轰鸣,因为山岩阔大凹凸不平,瀑布不是飞流直下,而是数度转折,白练般从赭黄幽黑的山石上披拂而下,落入山下碧绿的水潭。面对自然的盛大,人唯有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