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为康
初夏时节,杨梅正当季,酸甜多汁的果实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不过,杨梅虽美味,却不宜贪食。从中医角度来看,杨梅性温,味甘酸,但酸甜之味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脾胃虚弱或胃病患者食用过多可能引发不适。此外,现代人习惯将杨梅冷藏保鲜,刚从冰箱取出的杨梅寒凉之气较重,直接食用可能加重肠胃负担,因此建议适量品尝,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更需节制。
杨梅不易保存,古人的智慧便体现在“酒浸杨梅”的制作上。杨梅具有生津解渴、消食和胃、收敛止泻等功效。新鲜杨梅泡入白酒,既能延长保存时间,又能发挥其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杨梅能“止渴、和五脏、涤肠胃”,《开宝本草》也提到其“止呕、断下痢”。现代研究发现,杨梅中的鞣酸具有收敛肠道、调节菌群的作用,还能抑制大肠杆菌等致泻病菌的生长。白酒性热,能温通散寒,祛除引发腹泻的寒气,与杨梅结合后,既能提取杨梅的有效成分,又能增强散寒止泻的效果。因此,民间常用杨梅酒来缓解轻度腹泻,尤其是因受寒或饮食不洁引起的肠胃不适。如果家里有吃不完的杨梅,不妨找一个干净的密封玻璃罐,把杨梅放进去,然后倒入白酒没过杨梅,盖紧盖子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不过,杨梅酒只能作为应急辅助手段,若腹泻持续不愈,仍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杨梅虽小,却蕴含着古人的养生智慧,适量食用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发挥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关键还是把握好“度”,才能真正享受它的美味与益处。(作者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五科行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