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把酒时看剑 焚香夜读书(书法) 一身一心 我喜欢热浪滚滚 夏季养阳正当时 烂脚太公 雨中的百合花 被风吹过的地方
第15版:夜光杯 2025-07-17

夏季养阳正当时

周建华

本周日将正式入伏,伴随入伏而来的,是人们对夏季养阳的热衷,从风靡全网的晒背到冬病夏治三伏贴,还有三伏针、灸等方法。

为何夏季要养阳补虚?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阳气不足,人就容易生病。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的时候。但此时人体的阳气浮于体表,处于“外盛内虚”状态,毛孔张开,气血流通加速,新陈代谢旺盛。相比之下,人体体内、内脏的阳气反而不足,这时补阳更易补进。此外,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过多,会导致阳气随着汗液外泄,使人出现神疲、乏力、心悸等症状。另外,若汗流浃背、毛孔张开时,突然进入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非常容易受寒邪侵袭,导致关节冷痛或肌肉抽搐。

哪些人需夏季养阳呢?持续疲劳,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胸部CT检查正常,仍有慢性咳嗽;或抵抗力偏差,甚至每个月感冒一次;安静时,心率突然加快,或活动后心慌明显,胸闷、气短等;假如你是上班族,时常“脑雾”并伴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大脑昏沉感”。还有些人,会出现肌肉关节的持续酸痛,无明确诱因;多汗、体温调节异常,容易出冷汗或莫名发热……有类似困扰的人,都可试试夏“阳”补虚。冬病夏治的常见病种还有秋冬或遇冷易发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虚寒型)、腹泻等;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老寒腿等关节疾病以及宫寒痛经、手脚冰凉、免疫力低下等。

夏季该如何“养阳”?饮食方面,切勿贪凉,少吃冰激凌、冰镇西瓜等寒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阳;适当多饮常温水,吃温性食物,如姜枣茶等可温中散寒。如要运动,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的凉爽时段,不要运动过度、大汗淋漓。避免长时间在空调或温度过低的环境中,注意避寒藏阳。此外,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对紫外线不过敏、体质不属于阳气偏盛或阴虚火旺的、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人,可晒晒后背,每次15—30分钟,促进督脉阳气的升发,增强抵抗力。

另外,也可采用传统的中医“养阳”方法,通过顺应自然阳气盛衰的规律,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预防疾病,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冬病夏治。如外治法,在三伏天通过中医外治法(针刺/艾灸/敷贴)来增强人体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冬季虚寒疾病发生。对一些特殊的患者,还可配合中药内服。

抓住养阳的黄金季节,充分利用“外盛内虚”的机体生理窗口期,自觉规避耗阳行为,借自然阳气或中医治疗方法驱散内伏寒邪,真正实现“夏养三伏,冬病不愁”。

(作者系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