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夏荷(中国画) 如果我是一瓶水 酱炒翠衣 花儿也有生物钟 江南话寄奴 晴天 记忆如此不可靠
第11版:夜光杯 2025-07-19

酱炒翠衣

施小军

入夏,少雨且闷热,回了趟老家,顺路买个上海本地的特产“爆炸瓜”。这西瓜,条纹清晰,颜色分明,若手指敲击的力气略大些,“咯吱”一声,瓜就裂成了两半。

早年间,暑期放假刚没几天,上班的上班,学习的学习,就我和母亲两人在家。母亲一大早出去买菜,近中午才提着好几个西瓜回来。天气特别热,看到路边有头发比她还白的老两口,在推着三轮车卖瓜,衣服都被汗浸湿了,就把口袋里的菜钱,全买瓜了。中午我们就拿西瓜当午饭,手起刀落,一人一半,红瓤起沙,用不锈钢勺子紧挖,满嘴的幸福感。幼时乡间夏日,也是这样吃瓜。整个西瓜切成两半,父亲在半个瓜切口平面的中间画条线,分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各拿一个粗瓷调羹,边挖着吃,边吵着闹。小孩子嘴大喉咙浅,很快就吃不下了,最后父母才来打扫战场。长大后才知道,并不是他们喜欢啃西瓜皮,只是对子女那从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爱。

初中在宝山姨妈家过暑假,祁连山路附近有个厂,我常和表姐一起带个钢宗锅子,去厂里销售部打盐汽水回来。有时没有盐汽水,只提供西瓜,奇怪的是,只有汁水和瓜瓤,却看不到瓜皮。回来一问,才知西瓜皮被益民食品厂收过去,做了瓜皮果酱,还远销到了国外,但我没吃过,不知滋味如何。但里下河的酱炒瓜皮,却是一绝,土话唤作“熬酱瓣”。冬天选梢瓜皮,夏季则用西瓜皮,都是去掉薄薄的外皮和带籽的瓤,留用青绿色的内皮及白色的瓜皮肉,与豆瓣酱同炒共熬。炒西瓜皮,不可无物相伴,因瓜皮本身无味,故用他物来调其味,犹如草船之于诸葛亮,方能成借箭之功。为何不用盐来调味?因为西瓜皮打理、切好之后,一遍正反抹盐腌制、二遍起锅烫卤浸泡,都用了足够多的盐,过便不能及。第三遍熬炒,用豆瓣酱,伴之以生姜米及小葱,文火浅炒,再小焖即熟的。高温天,搛一块酱炒瓜皮,细嚼,先是鲜脆咸香,后口腔中似有冬雷阵阵。一小块西瓜皮,就能“杀”掉半碗凉好的大麦糁子粥,全身通泰,在坐着就流汗的日子里,怎一个舒服了得。

西瓜有意思,瓜瓤性寒,但瓜籽属温。西瓜的皮,则是中医里的一味良药,不仅能化热除烦,祛风利湿,还有个文雅好听的名字叫“翠衣”。我估计文天祥也吃过这里下河“酱炒西瓜皮”的,否则怎么会写出“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的诗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