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我们的目标:做一个有匠心精神的蓝领技工!”看到初三男孩小杰(化名)的妈妈在朋友圈晒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录取通知书,上汇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杨嵘颇为感慨,手动点赞。
事实上,中考总分400多分的他,是全年级的最后一名。
尽管如此,在上个月的毕业典礼上,小杰被选为学生代表发言,话语质朴动人,“感谢老师从未放弃我,没有因为我的成绩而忽略我其他方面的优点……社会需要科学家、工程师,也同样需要精益求精的技术工人、匠心独具的服务者。条条大路通罗马,每条路上都有独特的风景”。
从个位数分数起步
四年前,作为上海中学和徐汇区教育局合作举办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上汇实验学校迎来首批70余名学生,生源由华泾、漕河泾、长桥、凌云四个街道的学生报名“摇号”产生,小杰便是其中之一。
入校后,小杰的英语成绩个位数,数学仅二三十分,语文也只有三四十分。小杰妈妈一度想去试试申请随班就读,把小杰当作特殊孩子算了,是老师们打消了她的念头。他们发现,小杰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很努力。他不会不交作业,即便有空白,但看得出他尽力了;背不出课文,他也不“摆烂”,一遍遍背默,即便效果依旧不佳。
“一点点来,降低要求,说不定他可以。”年级组长、语文老师陈棠想试试,能否帮助小蜗牛爬出自己的一片天。比如,有的课文需要整篇背默,小杰只需要背出关键句、关键词即可,一点点收获成就感。“我们帮他找能力所及的突破点。”老师们发现,小杰数学提分的希望比较大。于是,90后数学老师吴嘉磊和小杰一起商量,如果要考到90分,需要从哪些题目入手。“他几乎每个课间、每天放学都来找我,我就一道题一道题讲。”吴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找到每个漏洞的原点。初三冲刺阶段,其他孩子需要攻克难题,而小杰得从强化6年级的有理数加减开始练。在校来不及讲完,吴老师就录好语音讲题,让他回家琢磨。初三一模前,小杰的数学及格了!后来的一次测验中,小杰第一次考出来自己的最高分——112分。
校园暖男闪闪发光
说起小杰,老师、父母、学生异口同声——除了成绩,他什么都好。
“新生入校举行大手牵小手活动,他帮弟弟妹妹拖教室地板。”
“没轮到做值日生,他也会主动帮忙。有同学吐了一地,他也不嫌脏,会帮忙清理。”
“他动手能力很强的,家里做了点心,还会带来和同学们分享。”
“路上看到校工在运东西,他会默默上去帮一把。”
“他可会做家务了!连空调滤网也是他洗的,放假在家遛狗的活也是他的。”
暖心的小杰也让大家思考起一个问题,如果孩子的特长恰好不在读书,究竟应该用什么眼光来评判他?
幸好,在上汇,小杰遇到了一群懂他的人。他们毫不吝啬地将“校园最美少年”“上汇劳动之星”等荣誉称号赠予他。
小杰妈妈坦言,从孩子读初中开始,全家人逐渐确定他并不适合拼学业。一方面咨询各行各业的亲朋好友,一方面带小杰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体验,小杰妈妈带着孩子明晰了自己的专业兴趣。参观了中国第一艘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测量船,参加了一些动手类的体验营之后,小杰心中渐渐萌发了做一名高级技工的心愿。“如果未来的军舰、航空母舰上有一颗螺丝,是他拧的,多棒啊!”小杰妈妈充满期待地说。
通过中职提前批招生,小杰梦想成真——他被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船舶电气装置安装与调试”专业录取。
在来上汇之前,杨嵘在上海中学从教多年,见过的名校录取通知书不计其数。但在她眼中,小杰的这张录取通知书同样闪光,“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唯分数论,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找到自己努力的动力和方向,知道我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