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伊蚊 图 IC
就在过去一周,一种由境外输入、名叫“基孔肯雅热”的“怪病”突然冒了出来。根据最新通报,广东佛山已有近1900人感染,目前均为轻症病例。基孔肯雅热有什么症状,传播该疾病的蚊虫在上海是否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 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个啥病?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基孔肯雅源于来自非洲坦桑尼亚南部某族的语言,原意为“发生弯曲”或“屈肢疼”之意,形容病人因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背、蜷缩身体的特征体态。
在广东佛山召开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指出,初始症状通常为发热,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至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至5天就退疹。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至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
■ 和“登革热”有何异同?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途径一样,都是伊蚊传播;防控措施一样,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清理孳生地和做好个人防护。不过,相比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虽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不要乱吃药,尤其是避免服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此类药物可能会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 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撰文介绍,“基孔肯雅”不是个新病毒,它早在1952年就出现了。虽然目前病例不少,但只要做好防控,是不太可能大暴发的。因为这种病只有蚊子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患者及时发现,做好蚊媒隔离,基本就能把疫情按住。
■“罪魁祸首”上海有吗?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四宝介绍,可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埃及伊蚊在本地没有分布;白纹伊蚊就是市民俗称的花蚊子,在上海还是蛮多的,“上海地区蚊虫防控的措施较有效,一般密度不会太高。”王四宝说,市民也可以从身边做起,降低蚊虫密度,防止本地化传播。
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上海不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疫源地,但每年疾病输入风险较高。伊蚊通常孳生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应定期清理家庭环境中易积水的容器,让伊蚊无处生长。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