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7日 星期日
闲坐摇扇一壶茶(篆刻) 重在体验 金性尧和他的师友们 淮阳记·龙湖荷雨三千年 不会画画?那就去发明摄影术吧
第14版:夜光杯 2025-07-25

淮阳记·龙湖荷雨三千年

邵文杰

一画开天·龙湖画卦

黎明未分,淮阳龙湖像一面从天上垂落的铜镜,平躺在黄淮平原的胸膛。风来,水气与炊烟相缠,乳雾如纱,先裹住伏羲陵三十六级石阶,再裹住范文正手植的万株柳,最后裹住东坡三度系舟的柳阴。水禽惊梦,拍翅之声仿佛自上古传来,将《陈风》里的“宛丘”二字抖落龙湖水面,化作荷叶上滚滚露珠。

伏羲陵前的蓍草园,叶脉如篆,指尖轻抚,犹觉千年余温。相传太昊于此“仰观俯察”,一画裂混沌,阴阳自此判。龙湖深处,龙山黑土中仍存蓍草花粉与龟甲灼痕;湖风掠过,仿佛又现当年“画卦台”上那株青草的颤动。

弦歌七日·范堤柳影

鲁哀公六年,孔子自卫如陈,绝粮于蔡陈之郊。弟子有愠色,夫子鼓琴而歌《猗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陈侯闻之,辟城西高台临龙湖,使居之,后人因名曰“弦歌台”。自此,陈人知学,家弦户诵,龙湖波心长留一阕清音。

天圣九年,范仲淹以言忤太后,出判陈州。十三年,黄河决商胡,浊浪压淮阳。范文正单骑入龙湖,解袍为旗,书“先忧后乐”四字,募夫三万,三十九日堤成。民号“范公堤”,植柳万株。堤成,奏修学校,建“文正书院”,手书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自此龙湖柳色与书声相和。

荷雨三渡·龙湖照影

熙宁四年,苏轼自汴京贬杭,舟过陈州,特来视弟。是日也,龙湖细雨如丝,新荷乍展。兄弟对坐篷窗,一盏清茶,两卷黄庭。东坡指湖山为纸,风雨为墨,写下“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供朝昏”。诗成,雨歇,“苏亭莲舫”四字遂刻龙湖青壁。夜宿湖亭,梦荷腹老翁以蓍草示“水”字,醒记《龙湖梦草》,自此龙湖多了一重墨香。

七月既望,龙湖盂兰。酉时鼓三震,万灯齐放:莲形、鱼形、鹤形、龙形,内燃青油,外覆碧纱。灯面小字:“照见先灵,早生净土。”“照见稼穑,岁岁丰登。”“照见斯人,万里归舟。”灯阵十里,如龙卧龙湖波心。我置灯一盏,书:“愿后来者,再闻笛,再画卦,再筑堤,再放灯。”灯随波去,与庆历铜灯并肩,两焰交辉,隔世相照于龙湖。

龙湖深处,文化层累:9.5—8.1米 龙山黑土,蓍草花粉,龟甲灼痕;7.2—6米 岳石褐土,蚌镰石镞;5—4.5米 西周灰土,铜鱼贝币;4—3.2米 汉唐绳纹,青瓷瓦当;3—1.8米宋明砖瓦,苏范手泽;1.5—0.8米近代淤沙,铁炮瓷碗。一页页龙湖地层,一部部无字淮阳史。

龙湖不言·星河长照

西泠印社社员李中华,藏端砚一方,背镌“雪堂”二字,冰纹藏血丝。二十七世传藏,遇潮则纹现,人谓苏公泪痕。龙湖堤南书屋,四面皆窗,风荷入室。石案古砚,壁嵌《三渡图》《筑堤图》。每孟冬扫叶煎茶,讲《易》说《禹贡》,童子环坐,龙湖荷影映壁。

东方既白,淮阳作家墨白兄忽至龙湖舟前,横笛三弄,曲罢掷笛入湖。笛沉不没,化一茎新荷,亭亭立于波上。墨白兄拱手,亦乘风踏浪而去,唯留龙湖荷影袅袅。

晨别淮阳,折龙湖蓍草三茎。堤柳低垂,雁阵横空。我书《归鸿帖》:

“龙湖万顷,历八千载,风荷柳雨,俱成文章。今我辞湖,湖亦辞我。然淮阳湖水入淮,淮入河,河入海,海上升明月;明月照我,即照龙湖也。湖中有我,我中有湖,纵隔山岳,终同星光。”

帛雁投空,与北雁合一,化星而没于淮阳之上。舟人鼓枻东去,我独立龙湖堤上。舟空,湖空,天亦空。唯淮阳水声潺潺,似诵《易》终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将残砚置龙湖堤柳之下,覆以荷叶,任其日晒雨侵。数十年后,当柳根抱砚,砚石生苔,苔纹或成卦象,或成笛孔,来者可读,亦可听。

龙湖不言,而万象已备;星河长照,而光永不磨。淮阳龙湖如镜,照见古人,亦照见来者;照见伏羲一画,孔子弦歌,范公畚锸,东坡醉墨;照见我,亦照见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