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爷
编者按:每段旅途的风景里,最动人的或许不是山川湖海的轮廓,而是那些猝不及防的相遇:是青旅里分享故事的背包客,是市集上教你挑水果的摊主,是暴雨中递来一把伞的陌生人……那些在路上的遇见、感动与成长,都值得被记录。
“大家好,我是常住在上海的老北京”,这是我每一期视频的开场白。我是一位日更短视频博主,从三年前开始,每天晚上十点前后会发一期视频,和粉丝分享我最近的生活。但是这句开场白其实不完全正确,我是老北京,九年前搬到上海,但常态是四处出差。嗯,家在上海,人在旅途。
我有个习惯,到一个地方出差,工作完成之后,如果时间允许,我都会再在当地停留三四天,探索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不会浪费刚倒过来的时差。当然这部分费用需要我自己掏腰包,所以我一般会选择青年旅舍,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可以在公共区域认识有趣的人。我曾经在赫尔辛基的青旅碰到过一位从未到过中国、但是会说中文的巴基斯坦小伙子:他的中文完全是在网上自学的!在立陶宛维尔纽斯的青旅,我安慰过刚失恋的希腊姑娘;在墨西哥坎昆的公共餐厅,我遇到了后来带我去看失落的神庙的墨西哥司机;在西藏的青旅,我结识了一起搭车尼泊尔的中国背包客……因为是工作之后入住,所以,有些时候我会西装笔挺地来到青旅的前台办理入住,面对前台诧异的目光,我总是用那句经典的话为自己开脱“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作为一个“背包客”,我最痛恨的就是托运行李,不光下飞机之后要站在行李转盘旁边浪费时间,而且还要承受行李丢失的风险。所以我出差的标配是一只50L的驼包,我会把所有需要的东西背在身上,哪怕是2018年去南极的行程,我也把所有的行李收纳在这个背包里。但是因为航空公司不同的政策,有时候,我的背包作为登机行李会超重。记得有一次在法兰克福,碰到了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登机柜台员工,她坚持我的登机包的重量要控制在7公斤以下。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微微一笑,然后打开行李,把厚衣服一件一件地穿在身上,然后往口袋里塞满充电宝电源线和洗漱包,最后在大家一脸诧异的注视下,带着符合规定的驼包、满身的大汗和来之不易的登机牌,离开登机柜台走向安检区。
写这篇文章的间隙,我打开航旅纵横,我的累计里程停留在了1250091公里。回想起来,这125万公里的旅行,最危险的一次,应该是2016年8月20日在加拿大班夫,我一个人在山区徒步的时候,碰到了熊妈妈带着熊宝宝觅食。这也是我在班夫能想到的最危险的情况,如果它认为我会威胁到她的孩子,后果不堪设想。非常幸运的是,熊妈妈认为我是个好人,转身带着小熊向反方向继续吃野果子去了。无独有偶,2018年10月1日,在俄罗斯堪察加,我又一次在200米的距离看到了一头棕熊,但是这次的情况没有那么危险,我参加的是一个安保措施非常完备的旅行团。
旅行中除了危险和刺激,也会有感动的瞬间。2017年5月1日,在墨西哥梅里达,我搭乘城际大巴前往奇琴伊察,无意间瞥见司机在挡风玻璃上挂了一只婴儿鞋。我用西班牙语问司机为什么挂一只鞋在这里,司机骄傲地说,这是他儿子小时候穿过的,现在小家伙已经会叫爸爸了。在那一刻,我看到他眼里的光,也看到了塞满整个车厢的幸福。
相比于传统的旅游,我更喜欢带着自己的驼包,漫无目的地在世界各地瞎转转瞎看看,上海话叫“望望野眼”。相比于去名胜古迹和各种景点打卡,我更希望暗戳戳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去体验当地人的喜怒哀乐。
因为生活,重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