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亮
朱曼芳,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清丽秀雅的她曾带给广大观众《蚕花姑娘》《年青的一代》《东港谍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少年犯》等经典影片,愈久弥香。陌生,则是低调含蓄的她淡出公众视线好些年,年轻人已不太知晓这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了。
时光穿越回初中时代,一个90年代后期还算凉爽的夏夜。电视上播放着1985年公映的《少年犯》,发人深省的题材、扣人心弦的情节,特别是朱曼芳扮演的《社会与家庭》杂志记者“谢洁心”,心洁情真,既是记者更像班主任和母亲,用发自内心的爱和期待,慢慢打开少年犯们的心扉,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感人至深……从此,年少的我,牢牢记住了这部《少年犯》,还有与众不同的朱曼芳。
再“见”朱曼芳时,是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两部电视剧:《老房有喜》《丁香》。年近六旬的她,体型已然发福,但深沉细腻的表演风格和浓浓的书卷气依然如故。
倏忽而去多少年,从校园学子到结婚生女,我经常会想到曼芳老师,想着要是能和她见一面该多好啊。可现实是,同很多影迷一样,几乎听不到她的任何消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8年,因缘际会,我与我的“电影贵人”向梅老师结缘。那一年正是上影演员剧团成立65周年暨回归武康路旧址的大庆,跟着向梅老师,有幸躬逢其盛,见到了几代艺术家,偏偏一直没有看到朱曼芳的身影。终于,一米七高个的曼芳老师缓缓步入剧团大院,我连忙上前自我介绍,并将前一天写到深夜、倾诉多年衷肠的信交给她,她眼中泛光,慈祥地连声道谢。合影时,我们站在略有坡度的草坪上,她见我个子不高,连忙说:“我往下站一点,这样显得你高一些。”我被她逗乐了,顿觉她的细心周到,以及上海人特有的幽默……这一晚,似乎没睡着,又似乎迷迷糊糊做了好多电影梦。
翌日,手机响起,一个陌生号码,接起一听,那头传来轻轻的优美音乐声,还有曼芳老师的声音,她说读了我写给她的信(我在信中留了手机),两人岁数相差几十年,却对她的表演生涯如此熟悉,对老电影如此热爱,令她非常感动。而我,更是喜出望外,从未想过一位老艺术家这般谦逊重情,特意给我一个后辈影迷来电。至今想起,阵阵暖意。
这年,我为曼芳老师举办了“曼妙多彩共芳华”,一场小规模但温馨别致的影迷见面会。深居简出的她很是激动,分享了诸多从影拍片的小故事以及她的艺术感悟。见面会足足进行了2个多小时,年近八旬的她丝毫不见疲惫,送她回家时,我想上前搀扶,她笑着推开了,依然如来时脚步生风。再后来,我们就成了真正的忘年交,时常在微信上交流分享、互致问候。每年我都会去看望曼芳老师几次,她会精心准备老上海风味的栗子蛋糕和咖啡招待我,尽显海派格调和韵味。
蚕花自然心洁,才能默默奉献、吐丝造福。纵然时光变幻、岁月更迭,朱曼芳和她的表演艺术,在几代人的心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曼妙多彩共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