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猎猎,初心如磐。今天,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主题系列活动,以红色文化浸润军营与校园,谱写新时代双拥共建与青少年思政教育新篇章。
上午,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联合武警上海总队执勤某中队举办“红色文化进军营 双拥共建谱新篇”主题活动暨共建签约仪式。
活动在情景剧《革命家书》中拉开帷幕。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代表通过沉浸式演绎,讲述了杨殷、彭湃、颜昌颐、邢士贞4位烈士的家国故事。字里行间的信仰之光、纸背滚烫的赤子之心,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武警官兵与师生代表,激发起赓续红色血脉、矢志奋斗的力量。
仪式开始前,在武警官兵的引导下,纪念馆相关人员及20名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的学生参观了主席回信长廊和荣誉室,感悟党和国家对部队建设的关怀,了解武警部队的光辉历程。
随后,学生们走进武警官兵的宿舍,亲身感受军营生活的严谨规范。10个床位次第排开,整齐划一的“豆腐块”被褥、井然有序的物品摆放令人印象深刻。武警官兵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军营里内务整理的标准:“被子要距离床头10—15厘米,横看竖看一条线,腰带置于左侧,帽子则放在被子前方中央。”高三学生朱沁玥在武警官兵的指导下尝试叠出“豆腐块”被褥:“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真正的军营,以前在东方绿洲军训时也尝试过叠被子,但要做到没有丝毫折痕、棱角分明,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
“学生们走进军营,零距离体验军营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比从教材上了解更加形象生动,也对军人职业的艰辛与纪律严明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校带队老师李晓娟说。
少年有志传薪火,红色基因代相传。当天下午,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还联合中福会附属儿童艺术进修学校组建的“小红苗”讲演团,在馆内为石门二路街道组织的30名学生及退役军人带来一堂“石库门里的红课堂”沉浸式思政课。延续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首创的青少年主导的沉浸式教育模式,讲演团紧扣“八一建军节”主题,以“场景再现+互动讲解+情景剧演绎”的创新形式,生动展现中央军委在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本报记者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