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无数新上海人、青年人怀揣梦想而来,住房是他们扎根城市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作为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大型社区,中环沪太路微领地青年社区不仅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住有所居”的温馨港湾,更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党组织覆盖+社区共治”新模式,让他们在申城实现了“心有所属”的情感归宿。
12小时在线守护
与传统社区不同,微领地租户以21—28岁的职场新生代为主,88%的人都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因就业、工作变动等市场环境影响,流动性强、居住周期短;他们中有62%自视为“i人(性格内敛)”,78%对陌生人持警惕态度。就社区治理而言,一般的物业管理服务或传统的居委会模式难以满足需求。面对新挑战,“党组织覆盖+社区共治”新模式应运而生。
在党建引领下,微领地青年社区探索形成了“党支部+管家团队”的协同机制。据彭浦镇永和家园居民区党总支常务副书记兼微领地党支部书记吉芸介绍,管家团队从9时至21时随时响应住户需求,不管是办理入住,还是设备维修等,形成“需求响应48小时闭环”机制,年度累计处理各类事项1000余件,满意度达95%。党支部则串联社区民警、医疗、团委等多方资源,解决年轻人就业指导、心理支持等深层需求。管家、保安民警和党支部“12小时在线”,成为青年住户的“第一联系人”。
大学生小崔刚毕业时因求职屡屡碰壁而焦虑,结果,社区党群服务站的“职乐通”就业服务一体机帮她精准匹配岗位,通过“月月招”就业供需对接活动,她成功地在居住地附近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当时投了几十份简历都没回音,是社区工作人员陪着我修改简历、参加职业测评。现在,我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升职了。”小崔心中满是感激。
针对青年普遍面临的心理压力,社区党群服务站设立“心灵树洞”匿名信箱,每月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坐诊,提供一对一疏导。“那段时间加班到崩溃,感觉快撑不下去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预约了咨询,聊完之后心里轻松了很多。”住户小张说,社区的心理支持让处于低谷中的他感到温暖。
住户声音有人听
“小区外马路上的路灯有些昏暗,夜班回家会害怕。”租客王星在一次“社长下午茶”时提出的问题,很快得到“家委会”响应。这个“家委会”由民警、社区医生、团委代表、管家与住户代表组成,每月都会碰头开会,通过“问题收集、分级处理、闭环反馈”流程解决各类问题。路灯问题因此引起镇党委重视,由塘南综合网格牵头多部门协调解决。
为“听见”每一位居民的声音,社区专门设立了“社长下午茶”。上月的“社长下午茶”,大家说到了电梯香氛的问题。有人觉得电梯空间小,现在又是夏天,香氛和汗臭混合味道怪异,希望将香氛移至大堂。结果意见提出第二天,社区就完成了调整。“没想到我们的意见真能被重视,感觉自己也是社区的主人。”参加讨论的住户小李说。
针对年轻人社交需求,社区积极孵化青年社团。今年4月,“狼人杀”游戏招募信息发布,第一晚只有4个人来玩,而游戏至少需要7个人,吉芸带领居委会社工加入才开的局。还好,游戏进行中有路过的住户陆续加入……如今这个社团成员已超40人,每周四晚都有十多人参与。
在党支部指导下,通过主理人招募、培训和赋能,社区已孵化出“游游乐桌游社”“V织作坊”“嘎嘎瘦健身社”等5个社团。“以前周末都是一个人宅着,现在参加健身社,不仅瘦了十斤,还认识了一群好朋友。”住户小陈说,社团活动让他从“跨城社交”转向“社区互动”,在沪漂生活中找到了归属感。
“党组织覆盖+社区共治”模式让新上海人、青年人在城市里不再孤单,从“住有所居”到“心有所属”,为超大城市青年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