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 星期日
智慧停车,不是智慧收费 智慧停车能否更“智慧”
第7版:第33届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帮侬忙 2025-08-09
查无订单被催缴、停在车位吃罚单……

智慧停车能否更“智慧”

沪上不少地下车库可以扫码智慧停车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沿街智慧停车位 本报记者张龙 摄

本报记者 叶薇 实习生 张依文 王涵

将车辆停在道路上划线的固定车位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没人来收费,官方缴费线上平台也查询不到缴费订单,隔天却收到了催缴短信;下车到沿街商铺买个包子,缴费3元……最近,不少市民向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讲述了“智慧停车”的烦恼。

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在14个区上线运行134个智慧道路停车场,按照设备类型主要分为G1(使用智能地磁设备)和G2(使用高位视频设备)两类。这一举措本意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停车管理效率,优化城市停车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市民却发现智慧停车还不够“智慧”,反而带来了诸多新问题。

收费“延后”时间不太确定?

前两天,曹先生于17时30分把车停在武东路上划定的智慧停车位上。当时他赶着去附近场馆打球,停好车就离开了。一小时后,曹先生回来看到车位上写着“扫码支付”字样,车位前后还有两个二维码。他打开手机扫码付费,却被告知“查询不到车辆信息”。“车子是完整停在车位里的,两个二维码都扫了,都说没有信息,我只好开走了。”看上去曹先生免费停车,但他并不为此感到高兴。“我回家后一直在刷手机,看有没有收到短信提示,还点击了‘上海停车’小程序,都没有看到缴费信息,很担心过段时间再收到逾期缴费的通知。”

还有市民反映,在江宁路—西康路南侧路段的智慧道路停车场也遭遇了类似问题。在“上海停车”App、小程序上均未收到缴费信息,但隔天后却收到了官方催缴短信。该市民很苦恼:“不是我不想付,而是没有订单该如何支付呢?”

另有市民通过“上海停车”小程序申请了错峰停车,按规定每月应缴纳200元停车费,但连续数月未收到账单。这些情况不禁让人怀疑,某些智慧停车场的车辆识别技术是否仍存在不足,导致计费和管理出现漏洞。

市民张先生称,他在浦东新区丁香路两侧的智慧停车场仅停了5分钟,却被收取了11元停车费。根据该路段公示的收费标准:0—15分钟3元,15—30分钟6元,30—60分钟10元,超过1小时按6元/半小时递进收费。11元的收费显然与规定不符,这让张先生对智慧停车系统的计费准确性产生了疑问。

停对地方却停错了时间?

有市民来电反映称,在五原路靠近乌鲁木齐中路有一段单行道,他当时明明停智慧停车位上,事后却同时收到缴费通知和违停罚单。原来,该路段的收费标志牌设在道路尽头,而禁停时段的信息只写在标志牌上,车主停车时无法第一时间获知。类似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市民反映告示牌内容繁杂,关键信息如同玩文字游戏,需要反复研读才能发现禁停时间等限制条件。这种信息获取障碍不仅增加了市民的停车成本,更导致部分车主因不了解规定而收到罚单,进而对智慧停车系统产生抵触情绪。有市民建议,可将禁停时段等关键信息直接喷涂在停车位上,以提高信息传达效率。

据了解,本市合法设置的收费道路停车场均按照规范,在起止停车位两端各设置一块道路停车收费标志牌。标志牌内容包含允许停放时间、路段编号、收费标准等必要信息。对于较长的停车路段,管理部门还会在中间位置增设标志牌,建议市民停车时留意查看。

易堵路段加车位更添堵?

市民辛女士近日致电夏令热线反映,云南南路在淮海东路与金陵东路路段为双向车道,最近因新增智慧停车位导致拥堵加剧。她表示平时上下班都经过该路段,由于路较窄,车辆通行常常需要互相避让。路边划设智慧停车位后,行车空间更紧张。辛女士开车从淮海东路右转进入云南南路时,经常被左侧对向车和右侧的停车挡住行车路线。下班从云南南路开车转入淮海东路,拥堵更为严重。她表示该路段没有中间线,还有很多对向车直接逆向停到右侧的停车位,每天开车行驶到该路段都会受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该路段设置的停车位几乎占据道路三分之一宽度。由于缺乏清晰的车道划分,非机动车随意穿行现象普遍,部分骑行者甚至将停车位区域当作车道使用,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小区边车位可否更便民?

设在居民区附近的智慧停车位引发的争议最为复杂。长期以来,许多居民习惯了原有停车模式,而智慧停车系统的引入往往伴随着规则改变和价格调整,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小冲击。

家住上南花苑的居民李女士反映,在引进智慧停车前,附近浏河路上车位的收费标准是100元/月。由于小区内停车位紧张,浏河路上的几十个停车位大大缓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题。引进智慧停车后,收费标准变成日间0—15分钟2元,15—30分钟4元,30—60分钟7元,超过1小时按4元/半小时递进收费,夜间则是按5元/次收费。“以前没有智慧停车位时,白天我们都愿意停。现在停车费太贵,车位都空着,没人停。”李女士抱怨,智慧停车收费上不封顶,有一天她甚至收到了265元的停车账单。

此外,错峰时段设置不当更让部分居民叫苦。市民张先生最近购房迁入茶陵路159弄小区居住,搬家前咨询了物业公司,答复是暂时不能解决停车问题,只能登记排队,因此他选择在小区附近茶陵路的停车位停车。张先生是自由职业者,平时以居家办公为主,一小时10元,不计算7:30—8:30的禁止停放时间,如果一天停23小时,费用难以承受。因此他申请了此路段的包月停车,每月300元,但包月只适用于错峰(周一到周五19:00至次日7:30),他认为这个时间与大多数上班族的回家时间不符合。他认为,智慧停车收费的时间段划分上应该多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