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霜
于航拜师了。以前说了好几次了,不过这次是真的拜师了。
六月底,于航就问我:师傅,咱拜师的时间定在7月27号行不行?我说,行啊!这回你得给我磕头啦?是啊,师傅!磕!
对于这样的拜师会,我有一种期待,因为我还从未真正体验过这样的拜师。我曾经见过妈妈收徒弟,后来又见过妈妈的徒弟收徒弟,妈妈已经有了好几代的徒弟徒孙了。戏曲圈的传承都是讲究搞拜师仪式的,这是惯例。我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了解这些,但却是学习了音乐,从此踏入另一个圈子。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于航,他来自唐山,而唐山是评剧的根据地,他对戏曲行里的许多规矩比我都懂。他在直播间里和我连麦唱评剧,唱我妈妈新凤霞的代表唱段,同时也唱歌,唱得挺好。我表扬了他,他就此直接喊我“师傅”了,这就是完全按照戏曲圈的习惯而做的。我曾经开玩笑地说既然你喊我师傅,哪天你也按照戏曲圈的做法给我拜师磕头,让我也过一回当师傅的瘾。他嘻嘻哈哈地回答我:“没问题啊,师傅!”谁知不久,这事就成真了。
拜师会定在唐山进行。我和先生查理把时间安排了出来,拜师的前一天于航开车来北京接我们,还有两个朋友也一起过去。唐山离北京不远,两小时不到就到达了。当天下午,我们一行人先去了河头老街,这是来唐山必去的第一打卡地。我去年曾经去过一次,而这次我的热情一点都没有降低,这里太好玩儿了。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许多间不同的小单元,各类不同的吃食,高高低低的地势,一会儿一个小过道引你来到另一个洞天,一会儿是棋子烧饼,这种像象棋子大小的夹肉烧饼非常好吃,北京可没有。还有各种不同的小吃,烧鸡、烤虾、小馅饼、冰饮……那一条人工河上空飞舞着长裙流苏、手里拿着花篮从半空中撒下五彩花瓣的几个古装小仙女,旁边有小巧玲珑的小食楼,一间间售卖不同食品的窗口露出食客们一双双闪着好奇目光的眼睛。星光下,这里灯光闪烁,亮如白昼。大家吃得太饱了,又累又饱,又走到平地上,穿过亮闪闪红光晶莹的河上长廊,回到酒店。
第二天是拜师的正日子。于航的朋友燕姐是他在唐山的真正提携者,作为唐山房地产商的燕姐曾经帮他这个来自天津农村的小子在唐山真正站了起来。这一次的拜师仪式就是在燕姐家的漂亮庭院里举办的。我妈妈的学生、已经是唐山评剧界领军人物的评剧演员罗慧琴也带着几个徒弟来参加。我和查理坐在两个太师椅上,接受了于航的敬茶。互赠礼物以后,开始了表演环节。慧琴的学生们开嗓,接着是慧琴唱,记忆中她的嗓音十分清亮,当年我妈妈就说罗慧琴唱她的新派非常适合,因为声音和颜值都贴近师傅。于航也唱了,他是由喜欢听到喜欢唱,唱流行歌也唱评剧,属于业余歌者中的佼佼者。因为经常唱歌,所以也就有理由拜我为师了。当天我也要唱,唱了一首欢快歌曲《一杯美酒》,作为新凤霞的女儿还要唱评剧,于是又唱一段评剧。拜师礼上有一个不能缺少的步骤,就是师徒间要互赠礼物。我送给于航的礼物是一本我的散文集,另外借花献佛,把查理在北京恢复作画后的第一张宣纸油画《五彩缤纷》赠给了他。于航送给我的礼物有两件,一个是一部新款手机,另外一个就是直播时用的声卡器。这两样都很合我意,喜欢喜欢!心想于航真是个让人心生欢喜的徒弟,知道师傅心里所想,我想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一下呢?男孩子总不能说是贴心小棉袄吧,那就说是个穿起来可脚的小皮靴行不行?
写这篇文章,我并不想过于仔细地介绍于航拜我为师的过程,我是想说一下唐山这个城市的。人们都知道那场大地震曾经把唐山震得几乎来了个底朝天。但是,49年以后呢?当年被地震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城市,如今却是一幅鸟语花香的人间美景图。世间事情,不破不立。谁能知道,当年的大破坏却孕育了今天的盛事蓝图。在看过了唐山地震博物馆的展览以后,这种体会切肤至深。
今天的唐山,美食美景,令人流连忘返。而我在唐山,有了一个大徒弟,叫于航。说他大,是因为虽然跟我学歌唱的学生有很多,但是喊我“师傅”的却只有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