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球迷周活动现场
一项体育赛事的成功,从来都需要明星参与,那如何聚拢更多“星光”?提高奖金,自然是个不错的办法。本年度的美国网球公开赛即将开启,除了期待各路名将的表现,创下网球赛事新高的奖金,也成为热门话题。在为9000万美元的总奖金数和参赛者收益增加而高兴的同时,美网的“生财之道”引人关注。
任何赛事想要从“一穷二白”变得“手有余粮”,都需要将自身的品牌效应做到最大。虽然早早进入四大满贯行列,但美网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宣传自己的机会。目前正在北美举办的各类网球赛事中,有不少便被打上了“美网系列赛”的标签,在各站赛事的标识旁,都有一个美网的标志。这种有些类似“循环播放”的宣传模式,能让更多球员和球迷意识到“美网”这个品牌赛事的存在,即便被老球迷吐槽“审美疲劳”,但与每年都不断增加的入场观众数量、水涨船高的门票收入的热闹景象相比,那些显然无伤大雅。
打响了品牌,自然不愁没有赞助。根据美国网协去年公布的数据,上一届美网的赞助商数量达到25家,且大多数企业在赛后回访中给出相当积极的反馈,这也成为美网能够拿出史上最高大满贯奖金的重要原因。
在网坛四大满贯中,美网向来主打创新,从第一个将决胜盘长盘改为抢七,到大规模改变混双比赛的模式,组委会总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不甘寂寞的赛事组委会继续“整活”,他们将网球比赛与恋爱类综艺结合,计划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一档特别的节目,邀请观众跟随一位单身的女子网球选手,通过一场场比赛来寻找“真爱”,虽然这样的探索难免引发争议,但已经有制作单位和广告商前来寻求合作了,单从经济角度上看,这样的新模式,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顶级赛事正将目光投向中国,这给赛事承办方提供了更多机会,也看到了赛事产业所蕴含的潜力。组委会或许可以将眼光放远,除了冠军归属和队伍成绩,赛场外也有许多文章可做。任何一项赛事想要健康长久地发展,吸引人来“看热闹”都是必经之路。几个月前还在为找不到球衣供应商而发愁,随后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模式打开思路的苏超,便是典型的例子。
体育赛事的承办方和组委会想要在未来获得更可观的收益,需要不断拓宽思路、打响名气,提升赛事服务和不断尝试推陈出新的勇气。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