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石皮泐港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发挥优势推动央地融合高质量发展 深化合作互鉴谱写沪澳合作新篇章 公园里有座全天候“文化灯塔” 潮起东海畔  奋楫铸新篇
第2版:要闻 2025-08-19

潮起东海畔 奋楫铸新篇

——“数”说临港新片区六周年发展全景

本报记者 曹博文

六载春秋,临港新片区以时代弄潮儿的姿态,在东海之滨书写下新的历史篇章。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这片热土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领域实现全方位跨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6年间,临港以“开放”为帆,在全球化浪潮中劈波斩浪;6年间,临港以“创新”为核,在科技前沿领域筑起产业高地;6年间,临港以“民生”为本,将产城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

今天,全面呈现临港六周年发展成果的最新数据出台。从这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座未来之城正以无限的活力,迎接挑战,成就奇迹。面向未来,这片承载国家战略的热土,还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生态、更宜居的环境,向着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阔步前行。

总体成就

6年来,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累计完成6170亿元;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25.3%;税收总收入年均增长13.3%。实有人口增至59万人。

形成首创性典型创新案例166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79个。

新片区成立以来,新增近10万家市场经营主体,累计达到15.6万家。

开放引领 联通全球

2021年以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3%。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从1981万标箱增至2600万标箱,占上海港总量超1/2。“中国洋山港”国际船籍港累计登记注册国际航行船舶53艘。

2020年以来,离岸贸易规模从11亿美元增至247.8亿美元。

2020年以来,实到外资复合年均增速约为9.8%。今年1—7月,实到外资10.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3%。

2020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60个,备案中方投资额累计70.22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金额从3555亿元增至6931亿元。

2020年以来,境内外上市企业数从9家增至17家。

创新拔节 产业腾飞

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超679个,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

6年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5%,累计完成1773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38.3%。专精特新企业从26家增长到62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长到1596家。科技创新型平台达到14家。

2020年以来,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195件增至534件。

2020年以来,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从149家增至超700家。总部类企业从14家增至89家。

上海融资租赁资产流转中心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累计交易规模达181亿元。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已集聚专业再保险机构26家,境外交易席位6家。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累计注册机构113家,累计登记保费规模达到1614.53亿元,交易保费规模达到39.39亿元。

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累计为25家企业开通共38线专用通道服务。

累计为364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及示范运营牌照,其中面向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牌照41张,累计测试里程约1800万公里。

未来之城 活力无限

6年来,累计引进、落户人才超14.1万人(次),年均增长80%,其中今年1—7月引进、落户人才超2.8万人(次),同比增长5%。引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700人。

6年来,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527份,获批在华永久居留100人,办理外籍人才及其家属最长5年居留许可178份,办理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151张。设立留创企业315家。

6年来,累计新增建设商业设施面积91万平方米,举办各类文体旅赛事活动650场。接待游客数量从2020年的338万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约1200万人次。

6年来,累计新改建道路开工总里程215公里、竣工总里程192公里。建成公交线路长度达1148公里,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4公里/平方公里。

累计供应公共保障性住房3.8万套。新建城市绿道里程17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550公顷。

6年来,临港新片区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从89.8%提升到91.8%。

6年来,新开办学校44所;新开工学校52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