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大学生志愿者书写别样“答卷” 崇尚英雄  学习英雄  争做英雄 奋力开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新局面
第2版:要闻 2025-08-27
天安门阅兵彩排现场洋溢青春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书写别样“答卷”

夜幕下的天安门广场灯光璀璨,军乐铿锵,受阅部队步伐整齐、气势如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现场,众多志愿者穿梭忙碌。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大三学生张令,就是志愿者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张令与学校一百余名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用细致入微的工作迎接盛典的到来。

在过去两个月的系统培训中,他们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志愿服务的知识和规范,做足功课。到了大会现场,他们的工作岗位被安排在了观礼台、安检点、饮水处和卫生间等不同区域,为参会观众提供引导与帮助。

张令说:“当我得知将在观礼台承担秩序维护工作时,感到非常幸运。”他时刻留意观众的需求,通过眼神与观众交流,并及时上前提供帮助,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展现发自内心的使命感。“虽然牺牲了暑假的休息时间,但能够亲身参与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经历。”

张令来自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这是一片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土地。“从小听长辈讲述红军故事,后来又受到《士兵突击》等影视作品的影响,让我对军人产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张令说。成长环境的熏陶,让他对这次纪念活动和受阅部队所代表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兵仪式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校园里,张令是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的成员。这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之一,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份。2022年,张令还曾随学校先锋实践活动来到上海,走进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他说,真正站在那段历史的起点,触摸初心发轫之地,才懂得什么是“使命”的重量。那种震撼和感动,至今难忘。

特派记者 解敏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