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解构宋山水(水彩画) 小苹果 离巢 《游记》中的中草药 鼋荡原是“莼菜荡” 墓碑前的敬意 过早
第15版:夜光杯 2025-08-27

鼋荡原是“莼菜荡”

曹伟明

鼋荡,横跨青浦和吴江,毗邻嘉善,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连接太浦河、黄浦江和太湖,是水生植物莼菜的滋生地。那承载着“莼鲈之思”的“莼菜荡”故事,总令我回味。

对于莼菜,我从小喜欢。它滑而圆的叶片,漂浮在水面,根细而茎长、弯曲的菜叶被水荡漾着,有一种婀娜的风姿和诗性的柔美。童年时,寄养于江南古镇外婆家的我,总是期盼美味的莼菜羹。外婆告诉我:“莼菜营养好,但对水质要求高。它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历来是江南的一道名菜。”懂得烹饪的外婆总是把莼菜与鲜笋、香菇、鲫鱼等熬成汤,不但味美,而且喝了让我神清气爽,茁壮成长。

历代名人也对莼菜情有独钟,如白居易有“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苏东坡有“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莼羹”;还有陆游的“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1999年,莼菜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当年,我在青浦文化馆工作,在金泽古镇田野采风时曾听到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东吴的吴国太因爱女孙尚香远嫁西蜀刘备,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太医也没有对策,孙权便诏告四方,征求名医良方。过了几天,朝廷收到一张民间秘方,上写:“泽国有宝,厥名为莼。非萍非藻,可以为羹。玉碗调味,瓦釜徐烹。理气清火,歙精安神。能养肌肤,却老回春。日服一盂,龟鹤同庚。”吴国太按方吃了一段时间的莼菜羹,身体居然康复了。孙权大喜,得知进献秘方者是一位住在金泽鼋荡边上的草药郎中,便邀请他进宫当御医,郎中婉言拒绝。孙权要赏他银两,他也谢绝,只要孙权在鼋荡边上立一块石碑,上书“钦赐莼菜荡”五个大字。从此,鼋荡莼菜便随着这块石碑的竖立,名动江南。

鼋荡不但有莼菜的民间传说,更有名人张翰(字季鹰)的历史记载。说的是西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当时执掌朝政的齐王司马冏任命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司马冏专权独断,张翰预测他不能善终。正好秋风起时,张翰想念家乡的莼羹、菰菜和鲈鱼脍,便吟诵了一首《秋风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毅然别主辞官,回到家乡隐居。不久,司马冏兵败,张翰得以幸免。

更早在《世说新语》中,陆机和王济的南北文化碰撞也有莼菜的影子。太康十年(289),陆机与兄弟陆云到达洛阳。某天,陆机去拜访外戚重臣王济,风头正盛的王济想要压陆机一头,就在坐床前列出好几大罐的羊酪,用手指着给陆机看,还问:“阁下的家乡有什么能与这种美味相比的吗?”陆机回说:“有千里莼羹,但末下盐豉耳!”他料想王济绝对不可能吃过江南的莼菜,更不可能听说过末下的盐豉。果然,王济听得目瞪口呆。当时的南北士人借用莼菜和羊酪,塑造了各自的文化品格,也让后世一提到莼菜羹便会自动想到江南,想到高洁、清白、隐逸、不受俗尘羁累的士大夫品格。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之鼋荡原点的确立,文化的交流碰撞会更频繁,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海纳百川,鼋荡的水乡客厅也成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