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公园亮灯太早  晃眼又不节能 机票差价支付宝“认赔” 持证养鸽岂是扰民挡箭牌
第8版:帮侬忙 2025-09-04
晾衣恐粪袭、开窗飘鸽毛、“咕咕”声难眠……邻居们反映遭鸽患困扰数年

持证养鸽岂是扰民挡箭牌

鸽子放飞时成群飞舞,邻居不敢晾晒衣被

邻居家纱窗上粘满鸽毛

顶楼居民在阳台搭鸽棚,噪声大、异味多 受访者供图

“20多年了,窗户常年关得严严实实,刚晒出去的衣服就得赶紧收,连后半夜都能被‘咕咕’声吵得睁眼——这样的日子到底啥时候能熬出头?”近日,静安区闻喜路280弄的居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30号楼一户居民在阳台搭建的鸽棚,数十只信鸽日复一日的叫声、漫天飞舞的羽毛、从天而降的粪便,把邻居们的生活搅得鸡犬不宁。而面对投诉,养鸽人只一句“我是信鸽协会会员,持证养鸽”,便将所有投诉挡了回去。

阳台变身养鸽基地

据居民介绍,这名养鸽男子住在小区30号楼6楼,饲养鸽子已有20多年。他在阳台上搭建了一座约2平方米大的鸽棚,棚子西、北两面靠墙,东侧安装了推拉门和玻璃窗,南面则用铁丝网围起。“鸽子最多时有三四十只,最近我们持续投诉,才有所减少,但还是够折腾人。”

每天下午,是居民们最“紧张”的时刻——养鸽人会打开鸽棚的铁丝网,让鸽子成群结队飞出去。楼下居民便如临大敌,纷纷将阳台外晾晒的衣物收回。“晒出去的衣服、床单都被掉下来的鸽粪击中过,肥皂、洗衣液搓了好几遍,痕迹还在,实在太恶心了!”

另一位居民回忆,去年夏天,她和家人外出游玩,半个月后回到家,只见房间地板一片深色水渍,墙角霉斑蔓延。“我还以为水管爆了,找物业查了半天才发现,落水管被鸽毛堵得严严实实,下雨天水排不出去,顺着墙缝渗进家里,墙皮都泡得往下掉!”

更让居民们气愤的是,今年年初,养鸽人干脆搬去了附近小区,把30号楼这处房子变成了“专用养鸽基地”。“伊自己倒图个安宁,每两天回来喂一次鸽子、放一次飞,把一屋子臭味和满小区的鸽毛留给阿拉!”居民们站在楼下,望着楼上鸽棚里探出头的信鸽,语气里满是无奈。

鸽叫烦人羽毛乱飘

记者来到小区实地走访,刚到30号楼下,便看到楼上阳台的“庞然大物”——鸽棚占据阳台近一半面积,且一直连通到屋顶,足有2米多高,显得格外突兀。一阵此起彼伏的“咕咕——咕咕——”,声音尖锐又密集,偶尔还夹杂着鸽子翅膀拍打铁丝网的“砰砰”声,记者即使站在楼下也清晰可闻。

“这还算轻的,每天凌晨四五点,天还没亮呢,鸽子就开始叫,比闹钟还准!”住在楼下的阿婆揉着太阳穴说,家里老伴儿有高血压,被吵得经常失眠。“孩子想让我们搬去一起住,可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哪能说走就走?”

记者走进一户居民家,她推开卧室窗户,纱窗上粘满了鸽毛,用手一摸,绒毛就粘在指尖:“你看,只要一开窗,羽毛就会飘进来。夏天想开点窗透透气,刚打开一条缝,鸽毛就往屋里飘,桌上、沙发上,扫都扫不完。孩子还总说家里有股‘鸽子味’。”

数量减了烦恼没减

其实,居民们早就试着和养鸽人沟通。“我们找过他好几次,好声好气地问能不能少养几只、多清理清理,他倒好,掏出个红色的证晃了晃,说‘我是信鸽协会的,持证养鸽,你们管不着’。真没想到,‘持证养鸽’竟成了扰民‘挡箭牌’!”居民们回忆,去年12月,60多位居民联名写了投诉信,送到静安区体育局和信鸽协会,明确要求:楼上业主养鸽数量超标。按《上海市信鸽活动管理实施办法》,2平方米鸽棚最多养16只鸽子,而根据居民拍照显示有20多只。所以,必须整改。

在相关部门介入后,养鸽人总算有了些“动作”:今年初,鸽子数量减少了一些;6月起,不再户外放飞鸽子。但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放飞了,鸽子还在棚里叫啊!每到凌晨,那叫声穿透力特别强。我家卧室就在鸽棚正下方,关着窗户都听得清清楚楚!”居民们说,上个月他们再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彻底拆除鸽棚,可至今没有下文。

居委会负责人也证实,从今年6月开始,他们多次尝试组织协调会,可每次联系养鸽人,对方都以“没时间”为由拒绝参加。“电话里要么说两句就挂,要么干脆不接。”

协会再次要求整改

记者联系上海市信鸽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会员养鸽必须遵守《上海市信鸽活动管理办法》,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我们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养鸽人,要求他减少鸽子数量、定期清理鸽棚。”该工作人员表示,协会已再次向养鸽人下达整改要求:“加装密闭窗户,把鸽棚的噪声和羽毛都隔在里面,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如果他还是拒绝整改,或整改后依然扰民,我们会依规严肃处理,不排除撤销证照。”

信鸽竞赛作为体育运动,确实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但饲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市区楼房密集,一家养鸽,整栋楼都受影响。”有市民建议,相关管理规定也该跟着城市化进程“更新”:比如明确禁止在居民楼阳台搭建鸽棚,严格划定专门的养鸽区域;推进信鸽公棚建设,让养鸽人有专门的地方开展活动;同时加大对不文明养鸽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能只靠协会协调,得有更硬的措施,才能真正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

相关整改能否落实?鸽患扰民何时能休?“新民帮侬忙”将持续关注。

本报记者 房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