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大型车辆占据非机动车道 交叉路口波浪形路桩已拆除 32楼外墙瓷砖脱落 砸中楼下9辆私家车
第9版:帮侬忙 2025-09-19
“拦路虎”设置影响市民正常通行

交叉路口波浪形路桩已拆除

市民刘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漕宝路与民主路的交叉口处,行人过马路走横道线时,遭遇人为设置的围栏和路桩挡道。这些人为增设的“拦路虎”严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

记者来到现场后看到,这一路口有两处横道线通道口,半米多高的粗壮铝合金管被固定在路口中间。管子的直径约有10厘米,呈现出“凹凸有致”的“波浪”造型。路桩间隔只有20厘米左右,且前后错开设置。令人费解的是,中间的两个围栏路桩还用链条“锁死”。由于“路障”的间隙较小,多数行人只能走在两边空隙较大的上街沿斜坡处。

经仔细观察,此处路面与人行道高低落差近30厘米,路桩两边还带有斜坡。刘先生直言,相关部门如此设置路障,给行人带来严重不便。“天雨路滑,会很危险,人为给过马路‘加难度’。”现场采访时,多名行人表达了类似的疑惑。“有必要这样设置路桩吗?”一位老奶奶举步维艰地跨过障碍后,喃喃自语道:过个马路怎么就这么难。

路口的通道本应是畅通的,为何要竖立多根铝合金粗管添堵呢?据路口一名执勤保安说:在斑马线路口设置围栏,本意是为了阻止非机动车骑上人行道。记者将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拆除路桩。截至发稿,道路已恢复畅通。

对此,不少市民提出,公共场所及交通设施应当由专业对口部门来规划。商业广场无权“拦路”,如果是由路政部门设置的,则应当从实际出发,规划出合理的位置。还有市民直言,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置障碍物。针对非机动车违规骑行问题,应当通过加强巡查和设置合理提示牌等方式引导,而非简单“一拦了之”。

本报记者 徐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