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龙华
下午三点,从广州始发上海的T170列车开始在南国的田野上穿行。
忽然,这次广州游的同伴,老单位的邵书记冲着窗外叫了起来:“小潘,我们火车正经过赣州呢!”我忙答道,“是呀”。他把脸转向窗外,半个身子前倾,嘴里喃喃自语着“赣州,赣州”。
在廊道顶灯的光亮下,我看见写在老书记脸上的那份激动。接着,他语调开始平缓,向我叙述的是有关他整个家族的近百年的历史轨迹,就像一条河,缓缓地从我身边经过:
“我父亲叫邵乃勋,解放前在上海的中华书局工作。后来随老板去了香港书局工作,任材料科科长。一九四一年,日本鬼子开始占领香港。父亲只是个有着爱国心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但是他和同事因不堪忍受日本人的残暴、掠夺和欺辱,不愿意帮鬼子做事,不吃日本鬼子的饭,情愿回老家失业过苦日子。当年,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帮助下,他悄悄和老乡们商量好,带着300多号的江浙同事和家属,决定靠一双腿。从香港走回到内地老家!”
我一下子听得有点发愣。老书记又朝我伸出三根手指做了个手势。“小潘,三个多月,没日没夜走了上千里路程啊!”
稍稍平复情绪后,他又继续说道:“父亲生前告诉我,他们就是从香港走至韶关,一直走到这江西赣州的。”他下意识地用手指指窗外:“当时我父亲让二个小哥哥坐在箩筐里,他挑着走。我小姐姐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被刚拆了裹脚布的母亲,紧紧抱在怀里。哪怕脚上都是血泡,他们还是一步一步跟着队伍向前赶。一路上千辛万苦。最危险的是,一次又一次地闯过了关卡盘查和封锁线,还遭遇了日本鬼子的刀枪拳脚。父母亲常说,感谢一路上帮助他们的同胞,穷人帮穷人,对他们真好呢。有一次就在这赣州郊外,老老少少,精疲力竭,在山里迷路了,是一位当地乡亲特地给了一张地图,这是救命呀……”
说着说着,老书记停住了话语。转瞬,他又补上一句:“我的小哥哥在路上生病了,回无锡老家不久就夭折了。我父亲也失业了。我父母常对我们说,日本鬼子无恶不作,那是我们家最难熬的几年,没有吃,天天挖野菜充饥。”灯光下,他望向窗外,我只看见他眼角有晶亮的东西在闪。
我忍不住也把眼光转向窗外:远处有几盏零星的灯火闪烁。我联想到那个兵巟马乱的年头,这么多人,就在我们坐的这列火车经过的路上,披星戴月,扶老携幼,忍饥挨饿,闯过道道鬼子封锁线,还常遇上风雨交加,又有人染上重病……而老书记的父亲正是几百号人的领头羊,难以想象,这是一种多么可歌可泣的,出自中华民族亘古有之的爱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英勇气概。
在老书记的叙述中,我还解开了一个谜:前两天,在广州北京路文化街逛马路时,老书记和老伴卢女士和他们的外甥女邵山突然止步,在标有中华书局铭牌的门店前,上下比画,指指点点,那目光和神情尽是不舍。原来邵山的母亲就是被老书记母亲在千里回家路上抱在怀里的“小姐姐”呢。
夜,渐渐深了,忽然,感觉车厢里的灯光反而更为亮堂。我朝车窗外瞥去,原来不断有大幅灯饰标语慢慢闪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多的是一幅幅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红色标语……